|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误区及应对策略时间:2024-11-16 13:09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十分复杂。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应细化概念、指标和数据;在分析影响因素时,应从个体和环境层面分析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心理服务;针对目前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应尽快完善心理服务体系,提高心理服务标准,加强心理健康基础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社会服务标准 [中文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突发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往往会引发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讨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但也应该理性看待、科学处理。 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应细化概念、指标和数据,避免误判。 当谈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时,媒体和公众往往会自动将其与“严重问题”联系起来。这种认知处理方法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在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为“消极偏差”和“概率偏差”。 “消极偏见”是指我们更容易关注环境中的负面信息和负面事物。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机制,可以及时提醒我们快速发现环境中的威胁。 “概率忽视”是指人脑在识别低概率风险事件时,要么完全忽视风险,要么高估风险,往往缺乏中间立场,例如自杀、暴力等极端事件。由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然而,当这类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时,关注孩子成长的人往往容易产生青少年,高估风险,这些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家长、老师的认知偏差。 、公众、甚至教育政策制定者误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社交焦虑,或者错误地给孩子贴上标签。 首先,心理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很难用单一指标或单一数据来整体描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能够应对生活压力、发挥自己能力、良好学习和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种状态。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精神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宏观指导意见服务。意见提到,心理健康是成长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得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完整状态。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连续体,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心理困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心理困惑是一种偶尔或短暂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自然消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认知、调节情绪、调整行为。也可以通过与亲朋好友的交谈、交流,或者做一些事情来实现。心理咨询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比心理困惑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您可能会感到情绪痛苦,饮食、睡眠、学习、工作等功能受到影响。你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自我调节,或者需要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心理干预来解决问题。精神障碍与前两种情况有很大不同。其临床特点是认知、情感或行为出现功能障碍,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到医院诊治。以“抑郁”为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曾经历过情绪低落、抑郁、抑郁或抑郁状态。但是否可以诊断为“抑郁”,需要专业医生的专业评估。做出临床诊断。 因此,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从更全面的指标和数据的角度来分析,而不是谈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否严重。此外,心理健康是一种既有稳定又有不稳定的状态。心理健康状况不能根据单个时间点或一组数据来确定。如果我们想从数据中分析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首先要明确他们是什么心理健康问题,即衡量什么指标,用什么衡量工具,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以及测试哪些样本组。 ,然后具体分析样本所代表的青少年群体中此类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青少年流行病学中心抑郁量表(CES- D)。 )得到的数据为:平均抑郁评分为4.63±5.12分(0-9分无抑郁症状或很少抑郁症状;10-16分轻度抑郁症状;17-29分中度抑郁症状;30-60分重度抑郁症状),其中4%的人抑郁评分较高,属于重度抑郁的危险人群。我国学者对2010年至2020年间发表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以初中生抑郁为例,他们发现总体检测比率在23.6%至24.2%之间。浮动,使用的工具包括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抑郁自评量表(CES-D)、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量表 (SDS)、中学抑郁量表 (CSSDS) 和 90 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标准不同,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从5.2%到42.3%不等(具体参见心理学权威期刊《心理科学进展》第30卷系列报告, 2022 年第 5 期)。 以上述《心理科学进展》系列报道为例。用于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指标包括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自残、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等;用于分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这些指标外,还有躯体化、自杀未遂等。《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指标包括自尊、危险行为、孤独感、手机成瘾等。各项指标只能从一个方面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而不能以点概览来描述整体情况。衡量的指标不同,使用的衡量工具也不同。即使测量相同的指标,也可能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每个指标和相应的测量工具都需要符合心理测量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也有其可解释的范围。以常用的流行病调查抑郁量表(CES-D)为例。该量表旨在评估当前抑郁症状的频率,重点关注抑郁情感或心境,并用于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横断面调查结果。相反,它不能用于临床目的,也不能用于监测治疗期间抑郁严重程度的变化。不同的测量时间和不同的测量方法,如在线调查、线下调查、个体测试、群体测试等,都会影响调查结果和数据质量。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青少年群体差异较大。样本的代表性至关重要,对数据结果的解释也应限制在样本所代表的群体范围内。 总之,通过数据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对测量样本、指标、工具、数据收集流程、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某一群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研究和判断。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十分复杂,应全面分析,找出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既有共性因素,也有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轻易、片面地将其归咎于孩子性格脆弱、家庭关系不和、学校教育不当等,以免造成误判。在研究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机制时,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就是“素质-压力模型”。该理论认为,个体心理品质与外部环境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促进心理健康问题和脆弱性。个体在压力较小的环境中不太可能出现问题,而有弹性的个体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也不太可能出现问题。个体心理素质和外部环境压力涵盖了很多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准确归因是实施针对性心理服务的前提。 个体生理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研究发现,人类基因异常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和自闭症等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人们普遍认为,精神障碍不仅涉及认知、行为、发育和社会文化因素,还涉及大脑和神经系统。此外,身体残疾和慢性疾病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会影响心理健康。人格的心理学定义包括在不同时间和情况下保持个人行为连续性的所有心理品质和过程。人格特质丰富多样。 “大五人格理论”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五种主要人格特质: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这五项指标的得分并不代表人格品质的好坏,而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研究发现,神经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该指标主要考察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低的个体容易受压力影响,情绪波动较大,情绪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个人的应对能力会影响心理健康。应对能力是一个广泛的表达,包括认知应对、情感应对和行为应对。人们在一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处理自身和环境问题的各种能力。以常用的“应对方式问卷”的指标为例,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可能包括解决问题、自责、寻求帮助、幻想、退缩和合理化等不同方法,其中一些是积极的反应,有些是消极的反应。应对方法不当、应对能力不足,会使压力难以缓解,甚至可能累积、增加,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个人需求和动机影响心理健康。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及其产生的动机是各种行为的主要驱动力。生理需求促使我们寻找食物、取暖和建造住所,而心理需求则促使我们追求爱、自尊和自我实现。许多研究发现,人生目标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生目的是一个人想要完成的、对自己和个人之外的世界有意义、并愿意投入长期努力去追求的意图。当青少年谈论他们的人生目标时,他们经常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例如希望、乐观、自信和感激。人生目标可以给青少年带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减少心理困扰、学业压力等成长烦恼,帮助个体在学业、生活等方面取得更满意的成绩。目前,一些学校往往忽视对青少年人生目标的引导和培养,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心理健康。社会经济地位是指根据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声望等指标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相对于他人的经济社会地位的总体衡量。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的物质生活条件、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资源、社会交往、发展机会等。社会经济地位还通过父母感受到的压力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发现,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低于平均水平,这些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家庭环境影响心理健康。安全、温暖的早期成长环境是保证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即使经济不富裕,甚至家庭结构不完整,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安全感和被爱感,他们仍然可以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具有遗传风险的个体,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机会也显着降低。相反,童年时期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例如遭受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或严重忽视的人,患精神障碍的风险更高。 学校环境影响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少年远离家乡的时间越来越多,逐渐进入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面临着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挑战,正处于获得自我认同、学习承担社会角色和责任、转型的关键时期。到成年。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有很多任务,比如生理变化、学业压力、自我认同任务、师生关系、交友、与异性交往、道德发展、价值观形成等,这些任务大部分都会受到影响受学校环境影响。生活中的挫折或阻碍可能表现为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社会环境包括政策、制度、法律、文化和自然环境。当前社会环境下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两个词是“耻辱”和“耻辱”。污名化是指社会给某些个人或群体赋予贬损、侮辱性的标签,进而导致社会待遇不公平等后果,包括疾病污名化、社会污名化等。羞耻感与疾病耻辱感密切相关,疾病耻辱感是指患者因患有某种疾病而受到社会的污名化、歧视和疏远而产生的内心羞耻感。由于社会压力的污名化,不承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不积极寻求治疗的现象在中国青少年和家长中很常见。耻辱感还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社会环境能够给予个体安全感和公平感,将更有利于保护心理健康。此外,居住、工作、媒体、自然等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冲突等突发事件也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显着影响。 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应详细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办法。 科学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三个关键点 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原因是复杂的。科学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重点推进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纳入国家级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2018年启动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具体任务之一就是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设。 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了促进心理健康、强化心理健康等八项重点任务。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建设强大的心理人才队伍,支持心理健康研究,优化社会心理服务,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同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旨在有效发挥专家咨询和辅助决策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科学决策水平。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国家层面已经有系统布局,当前重点是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具体落实。教育领域的心理服务资源与教育资源一样配置和开发不均。心理服务的前提是需求,应根据不同青少年群体的科学、准确的需求分析,因地制宜地构建心理服务体系。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心理健康师资培训需要时间,需要学历教育、实习实践等系统化培训。短期内通过转岗、兼职等方式调配心理健康教师的,应当有规范的在职培训和考核机制。 二是不断提高青少年心理服务水平。心理服务的基本流程是评估、干预、效果评估、伦理要求贯穿始终。目前,我国在心理服务行业准入标准、培训标准、执业标准、机构监管、伦理监督等方面的规范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心理健康评估为例。当前,一些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滥用和误解已成为突出问题。许多从事心理健康评估的心理服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和资质,无法保证按照科学规范的标准化流程实施。测试和解读,以及由此引发的舆论事件并不少见。心理专业人员应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此外,心理服务的道德要求也至关重要。精神健康评估工作实施前应当经过相关部门或机构的伦理审查。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前,必须取得家长的书面知情同意和未成年人的知情同意,并准备科学的解释和问题方案,整个过程遵循职业道德要求。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大精神卫生问题基础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受到遗传因素、脑神经递质、身体健康状况、性格特征、早期生命成长环境、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揭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发有针对性的干预技术和产品,需要聚集多学科人才和多种技术手段开展科技研究。心理健康研究存在较大的群体异质性和个体差异。科学研究难度大、时间长,需要各方面长期稳定的支持。尽快推动国家级心理健康研究平台建设,聚集基础研究领域力量,共同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心理健康提供优质服务。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公众提供服务技术和产品。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系教授)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参考】 ①郭飞、王新树、陈志彦:《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