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008-7318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 成都心理咨询|十一小长假必去网红打卡地推荐:咖啡店、名山、海湾夕阳,心理专家提醒沉迷打卡或损害自我认知
详细内容

成都心理咨询|十一小长假必去网红打卡地推荐:咖啡店、名山、海湾夕阳,心理专家提醒沉迷打卡或损害自我认知

时间:2025-01-13 13:11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凌艳 通讯员 李涵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你兴奋吗?

“岛上的这家咖啡店是游客必去的地方。” “如果你没有看到这棵树,你就没有到过这座名山。” “这不像是你坐在这个位置上,以这种方式看日落。免费来到这个海湾。 “……这些网红打卡地的介绍有没有让你心动呢?

在各大旅游景点、旅游城市、著名街道上,经常能遇到打卡的人。网红打卡地是他们旅行的终极目标。如果错过了其中一个,他们就会摸不着头脑,无法释怀。

成都心理咨询成瘾网络研究中心_成都心理咨询_成都网络成瘾心理咨询

昨天,心理专家表示,打卡看似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但沉迷其中会对自我认知造成损害。

旅行指南都是关于拍摄地点和姿势的

景观?不存在

“行李已经收拾好了,导游也准备好了,就等待十月在巴黎开始美好的假期。”昨天,26岁的何女士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不到10分钟就收到了50多个点赞,这让她欣喜若狂。她所说的指南是一份旅行打卡的详细清单,不仅包括要去的地方,还包括自拍角度甚至时间段。

记者翻了几段:早上6点在爱情桥上拍照,有正面和背面的照片;在卢浮宫金字塔前跳跃拍照;在花神咖啡馆喝咖啡,拍正面和脸部照片;走在玛黑区的街道上拍照,需要在雨果故居门口拍照;你需要在埃菲尔铁塔前看日落 侧面和背面照片...她说这份详细的攻略来自于网上各种打卡地的介绍,从博物馆、小商店到各个艺术区、著名的街道、名人故居。她说:“确实花了很多钱。”虽然很辛苦,但我不想走了那么远,留下遗憾。”

成都网络成瘾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咨询成瘾网络研究中心

身高1.8米的男友刘先生吐槽,为了让女友好好打卡,这几年他苦苦苦练摄影技术,玩转各种俯拍、仰拍,而且经常点击何小姐发给??他的网上照片。对于照片,请仔细考虑拍摄角度,以确保可以拍摄出相同角度和颜色的照片。何女士坚定地表示,要拍出好照片,不仅要用相机,还要用手机,“要能随时发朋友圈”。她还设定了至少一张照片获得 100 个赞的目标。

既然你到了巴黎,你会去卢浮宫还是雨果故居呢?何小姐耸耸肩:“看情况吧,我们对艺术和作家不太感兴趣,也可能没有时间。”

大学生沉迷打卡引发家庭矛盾

压力?我很高兴

与收入不错的何女士不同,21岁的大学生王女士不可能一出门就走。国庆假期前,她一直在尝试“赞助”和父母一起旅游。结果,她不仅在家里发生了两次争吵,连来看望她的姨妈都批评她不懂事。

“我现在没有收入,但如果我不快点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我就会被同龄人抛在后面。”王女士委屈地说,每到假期,同学、朋友的朋友圈都让她很受刺激。 “我只想花2000块钱去成都看看太古里、宽巷子这样的地方。”她认为,与出国的同学相比,她去的地方并不贵。 “我已经很懂事了。”

她的母亲卢女士说,女儿想要看看世界,她以前也支持过,“但是她玩什么?回来后,我在她拍的照片中看到,除了吃饭,她还玩什么?”还逛街摆拍,工作需要出城吗?

两代人意见不一致,只好吵架才回程。有压力吗?王女士表示对此并不介意,“毕竟该拍的照片我都拍完了,网上说必须去的地方我也都去了,我很高兴。”

必须到网上办理登机手续的地方吗? “当然!”她回答得很果断,并补充说,最烦人的情况是从城市回来后突然出现新的打卡地点。 “这种事情很郁闷,上次我从青岛回来,发现哪里都没去,气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成都心理咨询成瘾网络研究中心_成都网络成瘾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咨询

大多数沉迷于打卡的人都是狭隘而专注的

当心!认知障碍

“打卡是一种旅行方式,不能说是错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高级心理咨询、湖北省心理咨询协会会长肖劲松教授也在关注打卡人群,“但沉迷其中的人必须意识到一个问题是,打卡是个人行为,不会妨碍任何人,但也会缩小一个人的社会认知。”

他解释说,他想亲自看看美丽的照片,这很正常。但如果你坚持要拿下每一张卡片,甚至追求一模一样的复制别人的照片,那就是一种强迫行为,是典型的从众心理。有些人认为不打卡就意味着自己不时尚,不打卡就意味着白白去了一个地方,甚至对此感到怨恨。这些都是打卡成瘾的表现,“是一种强迫性、偏执的心态”。

肖劲松教授特别指出,爱打卡的人并非没有优点。 “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有一个非常专注的部分,对工作和人际关系都特别执着。但它们也具有接受范围窄、集中度过大的特点。比如,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会对没人关心的事情特别认真,也就是俗称的太过于好色。 ”

有些人注重打卡,目的并不是打卡本身,而是为了发照片、发朋友圈、收点赞。 “这表明他们特别关心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身份感。当自己被喜欢时,他们会感到自信;当自己被群体嘲笑时,他们会感到很深刻。打吧。”肖劲松想道。这说明这群人并没有明确界定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的界限。

签到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引发矛盾,影响到你的生活,你就需要提醒自己这个问题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打卡的人都认为自己喜欢打卡,所以他们很容易变得越来越上瘾。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只是为了打卡而打卡,就相当于抄袭别人的经验,吃别人嚼过的东西。事物,久而久之会削弱你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的美和发现幸福的能力,也会让人忽视自己。 ”肖劲松说,真正值得称赞的打卡应该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找到自己的视角,拥有自己。体验和理解,“这就是旅行的真谛报到。”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