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008-7318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 成都心理咨询|抑郁症家长必读:如何通过渡过父母学堂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详细内容

成都心理咨询|抑郁症家长必读:如何通过渡过父母学堂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时间:2025-01-15 13:10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家长学堂】是一个专注于帮助抑郁家长的信息服务账号。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紧密贴合抑郁父母教育、陪伴、治愈孩子的日常困境。它用优质的科普文章帮助家长成长。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抑郁的治疗方法,学习如何与抑郁孩子相处,帮助孩子更好地走出困境,可以微信搜索嘟嘟家长学校(ID:)关注我们。

文/萤火(辅导员、辅导员)

几年前,原生家庭决定论盛行的时候,一提到原生家庭,几乎人人都喊打。只有风潮过去之后,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思考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01

会给原生家庭带来怎样的创伤?

(1)风暴伤和碎石伤

提到创伤,大家都会产生一种错觉。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地震、海啸、战争和家庭暴力等自然或人为灾难,就不会使用“创伤”这个词。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伤在人类世界中广泛存在。

用两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说,家庭的创伤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称为风暴创伤,猛烈的风暴席卷而来,直接把孩子从床上掀下来;另一种可以称为碎石创伤,这种小伤口持续多年最终最终导致儿童抑郁。

风暴创伤常见于家庭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的青少年,如父母暴力离婚(不包括和平离婚)、丧亲之痛、家庭暴力、性创伤、被遗弃收养、重大疾病等。通常表现为以下情绪症状:此类青少年行为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饮食失调、自残和自杀、抑郁焦虑更为常见,逃学和打架等行为也更为常见。

心理咨询成都_成都心里咨询机构_成都原生家庭心理咨询

沙伤在表面上平静的家庭中很常见。之所以说它是肤浅的,是因为沙伤比风暴伤更难发现。它一般涉及三四代人之间代际创伤的传递,生活在其中很难找到创伤的根源。患有碎石外伤的青少年往往成绩优异,顺利成长,不让父母担心。在初中、高中甚至研究生阶段,他们会因为生活中的意外事件而患上抑郁。如果这样的孩子抑郁,他们的行为往往会与以前大不相同。成绩最好的孩子拒绝上学;听话懂事的孩子突然变得暴躁,讨厌亲人;这会让父母更加不知所措和困惑,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生病。它的解决方案。可以说,受过沙石创伤的青少年,构成了当今抑郁青少年的大多数。

(二)家庭的隐形创伤

我的一位客户A来找我咨询,说他从小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没有经历过任何创伤事件。在一个普通的小康家庭,父母白天上班,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晚上才回来一起照顾。 A生长正常,学习成绩优异。无论从家人还是朋友的角度来看,他都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孩子。但来到诊室的时候却很痛苦,因为A觉得自己很冷漠,根本感受不到任何情绪。他的生活说不上幸福,也说不上不幸福,他的生活越来越无趣。

在这样一个听起来很正常的家庭里,孩子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痛苦到寻求心理咨询。我很好奇A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在与A协商的过程中,我发现A家里基本没有任何情绪表达。父母表面上和睦,实际上互不关心。他们在家里各做各的事。为了这次探访,家长们竭尽全力提供经济支持。他们有义务,但很少关心A的情绪状态,基本上不关心学校里的任何事情。当A放学回家时,大家都关心A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A开心不开心。

这样的孩子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未能得到真正的关怀和情感支持。虽然他成功地长大了,但情感的空虚让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这证明了原生家庭中这些小伤口多年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咨询的后半段,A也意识到A的父母在自己家里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的祖父母就是这样抚养孩子的。他甚至发现自己的母亲可能有抑郁倾向。只是我妈妈还没有发现。这被称为创伤的代际传递。

毅力创伤极容易在几代人之间传递,因为难以意识到的创伤模式被保留了下来。风暴的创伤不容易在代际间传递,因为受到过严重创伤的人们会从中吸取教训,并下定决心不再重蹈覆辙。这意味着,在处理青少年的坚毅创伤时,往往时间更长、难度更大,甚至可能需要多个家庭共同会诊,因为需要治愈创伤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

有时候,父母可能没有照顾好自己,同时孩子也会指责父母玩忽职守,觉得父母做得不够好。父母感到内疚,但又无法做得更好。所以,很多家庭其实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陷入困境的。

02

如何治愈家庭创伤?

心理咨询成都_成都原生家庭心理咨询_成都心里咨询机构

(1)穷则变;如果改变,你就会成为将军;如果你改变,你就会成为将军。如果你是一般的,你就会长久。

“穷则变,变则成功,抑郁?那么就只有改变了。但其实大家都明白需要改变,问题是谁先改变。父母常常希望孩子改变,孩子也常常希望父母改变。结果双方都不肯让步,谁也没有改变。其实,不仅在亲子关系中,在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一切关系中都存在这样的游戏。就会出现诸如“改变会更好,但谁先改变?为什么要我来改变?”之类的问题。

变革如此困难的部分原因是每个人对变革的误解。据我观察,“做错事者先改”是很多家庭的潜规则。家长们感觉孩子每天起不了床,不做作业,不吃饭。虽然核心关心的是孩子的未来和健康,但表达的是觉得孩子做错了事,希望孩子改变。当孩子抑郁很多家长也会认为孩子的思想出了问题。为什么他们总是以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他们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在孩子这边,孩子受了很多委屈。比如,他觉得父母不理解他,忽视他等等。他觉得父母做得不够好,当父母要他改变时,他会更加生气。

“做错事的人先改”的想法本身就很容易引发矛盾。我更喜欢用另一种方式来看待改变:“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先改变;想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好的人先改变。”改变”。因为改变是成长,而不是惩罚。

我通过家长会看到很多家长都很有力量,有决心学习成长,包括家长学校公众号的读者,因为你们在学习,想变得更好。我非常感动和感动。父母先成长自己,然后带领孩子改变。正是通过这段转变的旅程,原生家庭的创伤才慢慢得到治愈。

(二)引入第三方外援

改变需要很大的力量,这实际上让改变的门槛更高了。

前面提到,在有代际创伤的家庭中,在碎石创伤的影响下,家庭中的每个人都缺乏自我意识或改变的动力。作为父母,你的父母可能没能照顾好自己,同时你的孩子也可能会指责你没有照顾好他们。事实上,家长们正受到双方的指责,陷入两难的境地。

如果一个家庭有很多受害者,没有人愿意改变它,也没有人有能力改变它。因为当一个人受伤的时候,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关心,而不是自己的改变。孩子们会想,为什么是我变了呢?我为什么要在这里照顾你?父母会认为我已经做得足够好了,那我应该去迁就你多少呢?你会发现这个矛盾没有解决办法。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支持来改变。如果父母不治愈自己,他们就很难有精力继续前进。因此,父母首先治愈自己比改变自己的优先顺序更重要。寻求第三方的支持和帮助很重要。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亲友、社区、心理咨询、患者医生、心理团体、学习团体等。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父母的改变距离很远,因为家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个时候引入第三者就非常重要了。这就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原因。当孩子愿意来接受心理咨询时候,其实就意味着他想要改变,因为不可能和心理咨询聊天,那么没有参与咨询的父母就会改变。当孩子进行咨询时,他/她从咨询中受益。意味着他必须做出改变,而他的改变意味着家庭对他的负面影响减少了。当然,孩子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这将我们带到下一个主题。

03

心理咨询中如何处理原生家庭问题?

(一)与辅导员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当我与儿童或所有年龄段的客户一起工作时,我利用关系来促进变革。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关系的建立。与咨询师建立的关系非常类似于依恋关系,尤其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们讲辅导员同理心,同理心是妈妈应该赋予宝宝的能力。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就会思考孩子为什么哭。当孩子微笑时,妈妈会很乐意与他互动,亲吻他、拥抱他、高高举起他。妈妈对待宝宝的时候,是在不断地换位思考,不断地靠近,与宝宝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根据各种学术研究数据,辅导员承担着早期父母的职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辅导员会把自己当作父母。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成为客户的父母,但心理层面足以让客户保持稳定。建立附件。

当孩子在家庭中的某些功能还没有发育好时,比如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能力。事实上,很多孩子都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感。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都会觉得我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他们不考虑我。他们都是坏人。整个世界都对我不好。他们为什么不关注我?辅导员就是要解决孩子的自我中心,培养“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理解我”的信念。我之前提到过,情感相对淡漠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非常频繁地被情绪所触动。因为一个人的情感不可能不存在,一个人的感情也不可能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呢。慢慢的触碰他的情绪,感受他此时的感受。他这个时候到底想说什么?心理咨询实际上从某种角度取代了好父母的角色,为孩子创造了安全的依恋关系。

当孩子不满足的部分得到满足,生活不再有空缺的时候,孩子就有足够的力量回去见见原生家庭。感受一下你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孩子对父母可能存在哪些误解?

(2)认知层面的澄清

成都原生家庭心理咨询_成都心里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成都

许多孩子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抱有总体的、非理性的信念。比如,一个母亲90%的时间都是爱自己的,但孩子却只关注10%的缺点,觉得父母剩下90%的爱只是一种伪装。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极力向孩子解释,事实并非如此,妈妈很爱你,但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其实是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对父母的期望还停留在婴幼儿阶段,做100%的好父母,或者100%的坏父母。

关于好母亲和坏母亲的理论,可以参考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该理论在心理学上非常有名。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抱有理想的期望,总是期望父母百分百照顾他,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有的父母都会扪心自问,他们是否曾经被孩子惹恼过,或者觉得孩子是一个负担?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其实都有这样的感受,有这样的感受也很正常。许多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这种感觉是正常的。一个好母亲有时会感到不安,但你不能否认她爱她的孩子。然而,由于智力发育迟缓或缺失,很多青少年很难理解这样的情况,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总是非黑即白。

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只需跟孩子澄清一下就可以了。孩子们用非黑即白的视角看待父母,他们也会用同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上的每个人。如果朋友做了错事,他会觉得朋友不喜欢他;今天老师随便评论一句,他就会觉得老师讨厌他;如果他的爱人忘记了什么,他就会觉得自己快要被抛弃了……这个角度是他通常的模式,心理咨询会做矫正工作。辅导员不是一个只会听故事的人。辅导员会发现这些故事的某些部分在逻辑上不合理。很多事情的发生,孩子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孩子的故事里,爱与恨其实都出现了,只是他意识不到,也说不出来。这时候辅导员就需要给TA反馈:我其实从你的故事中听到,你妈妈做这样的事情你并没有生气。这意味着什么?然后他或她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看法。

很多创伤可能是真实的,很多创伤可能在心理层面被放大、夸大了,但无论创伤是真的还是假的,创伤的经历和感受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真实的,而在孩子的心理层面上发生了什么想象也是创伤。就像孩子总觉得父母不喜欢他一样,即使不是这样,也没有办法向孩子解释清楚这个事实。孩子在感情层面上会感到受伤。辅导员负责处理这部分工作。心理咨询咨询师帮助孩子不断澄清他们不合理的信念。事实上,他们还帮助他们处理原生家庭的创伤感受。

(三)爱与恨的情感流转

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参加过几次心理咨询后开始讨厌亲戚。这是正常的。因为从情感的角度来说,如果恨不能流动,那么爱也不能流动。当孩子能够表达他们长期压抑的愤怒时,实际上是在为他们爱一个人做好准备。

当我去看望他时,我感到非常痛苦。他心里对父母有些不满,却又不敢说出来。他觉得如果他说出来,他就会成为一个坏孩子,他就会成为一个罪人。 “我的父母一般都对我很好,我怎么会因为这些小事而讨厌他们呢?”。这种信念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失眠和饮食失调。

读者还可以回忆一下,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中压抑愤怒,你实际上会过得很艰难。当你无法表达恨或爱时,这段关系就会结束。许多孩子难以处理如此复杂的情感,会采取自残或自杀的方式,将攻击性转向自己。

亲戚听起来像是情感表达的一个很好的起点,尽管表达的形式很有问题。毕竟,青少年情绪控制能力不如成年人,因此愤怒的爆发可能会让人难以承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总是讨厌亲戚,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确实很难说仇恨持续多久才算正常,但根据我的观察,1-6个月是孩子发泄愤怒的阶段。如果仇恨持续超过半年,比如半年不联系家人等等,那么问题其实还是挺严重的,值得重视。对孩子来说,抑制愤怒或保持愤怒是不健康的。

那么,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讨厌他的亲戚,你该怎么办?这样的孩子往往很难让他去咨询,因为孩子处于一种没人能靠近他的状态。尤其是父母推荐的辅导员,会直接被孩子视为父母的帮凶。

这种情况确实非常困难。只能说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果有机会,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解释一下。

面对一个讨厌亲人的孩子,父母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但父母一定要知道,当孩子继续用愤怒的方式伤害自己最爱的人或者爱自己的人时(相信无论家庭多么复杂,大多数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孩子就会受到伤害。一次又一次。当爱被推开时,孩子实际上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对他或她来说没有更好的办法。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但同时他也在不断远离自己渴望的爱情。 ,将自己置于加害者的角色中。

在嘟嘟的活动中,还出现过每个辅导员分配7个孩子的情况。其中一名孩子被父母催促参加活动。他感到不舒服,把怒气发泄在辅导员身上。家长们看到孩子不高兴,也把怒气发泄在辅导员身上。辅导员很受伤,很委屈。督导过程中,督导回应:

“家长和孩子有抱怨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太当真,辅导员只要抓住家长的不满就可以了,辅导员自己不应该因此受到伤害,如果辅导员足够坚强,没有受伤,那么他就可以另一方面,正确地抓住母亲和孩子的需求,不会给孩子造成创伤,因为那些他们知道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而这种不合理的要求伤害了那些想要照顾的人。自己的行为,会让孩子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只要辅导员坚定地做辅导员该做的事,让妈妈抱怨,让孩子抱怨。辅导员应该有能力接受家长和孩子的投诉。就像抓住他们一样简单。当辅导员面临来自家长的压力时,需要及时寻求机构支持。 ”

主管的话也反映了心理工作者的实际做法。这意味着不断地理解和接受,接受攻击,但并不像孩子生活中的其他人一样害怕远离他或她,而是不断地想要与孩子亲近。心理咨询要做他生命中不会被他推开的人。不管你怎么伤害我,不管你对我有多不好,我仍然愿意来找你商量。因为辅导员认为,既然孩子愿意来,他也期望被改变。他来是因为他想变得更好。心理咨询会相信,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无论他们有多糟糕,来到咨询室,他们仍然希望变得更好。

封面和插图均来自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