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婚姻矛盾心理咨询|再见爱人麦琳:从爱笑女孩到情绪失控,付出型婚姻的绝望与反思时间:2025-01-15 13:10 作者|五色鹿 来源|吴志红(ID:) 近日,《再见爱人》中的麦琳引发全网热议。不少人看完节目后表示,被她气得快要死了。 但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常见而又绝望的关系模式: 通过付出获得爱。 但她似乎从未得到她想要的爱。 婚姻十几年,麦琳从一个爱笑的漂亮女孩,变成了一个看上去疲惫、感觉肥胖、情绪容易失控的爱哭女人。 当两人都身无分文时,她跟随李兴良搬到北京,努力攒钱,避免再次向朋友借钱的尴尬; 婚后,她成为一名全职家庭主妇,照顾家庭。在此期间,她怀上了三个孩子。她的耻骨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分离,第二个孩子一个月大时就停止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是一次严重的身体创伤。 李兴良微博提及北钓往事 这些努力和行动不应被忽视。 但与此同时,她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她很强势,家里的一切决定都必须由她做,否则她就会发脾气; 她很节俭,自己不买衣服,甚至还把女儿价值几十元的汉服还给她; 她很难满意。为了哄她,李兴亮当天悄悄飞到上海,给她买了少年团。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我最喜欢的味道。 还有著名的“熏鸡”事件。 麦琳在做导游的时候,很焦虑别人乱花钱。但葛熙当上导游后,却胡乱去超市买东西。 吃饭时,她再次当众笑着调侃葛西夫妇,称他们当导游后钱很快就花光了。 上述矛盾引起了很多人的感慨: 麦琳怎么了? 是她不好、错了,还是她真的付错了钱? 01 我先解释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麦琳并不坏,她无意识地做了坏事。 在节目中,她充满了善良、内省和关心他人的特质。 当杨子对黄圣依大声说话时,她会两次打断杨子,保护圣依; 当她看到杨紫强行拉着黄圣依看星星时,她立即表示,她在杨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她自己并不知道,只有看了别人之后才会反思。 集体观画当晚,她看到自己的肖像后,笑得好大声,甚至有些恐怖。 但这其实是为了不让自己哭。 一方面,她对这幅画抱有期待,另一方面,她又对自己的外表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所以当她看到画中丑陋的自己时,为了不让场面难堪,她强忍着想哭的欲望,努力地笑了。主意。 但她确实从事破坏性行为。 而这些“不良行为”的背后,似乎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统一的需求: 极度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爱。 熏鸡事件中,麦琳乱花钱后,她问葛西夫妇,如果钱这么早花掉,你们会伤心吗? 这句讽刺的话背后,其实是希望对方体会她理财的焦虑,理解她的难处。 这一点在与李兴良的互动中也是一致的。 以前,李兴良买了礼物,准备了惊喜,却很少感受到真正的感动。 但有一天晚上,一位客人问他们:“你们谁更离不开谁?”李兴良说,他更离不开麦琳。 麦琳突然软了下来,哭了起来。她感到非常感动和惊讶。她的贡献被看到了。似乎那一刻,她的心里有了一丝满足。 这是我的第二点: 麦琳确实犯了一个错误,没有朝自己想要走的方向走。 这个错误不是道德上的对错。 但当我们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时,我们却走错了路。 最大的错误是相信错误的信念: 只要我对别人友善、友善,我就能得到爱、理解和认可。 这个信念根植于麦琳的心中。 很多付出者往往很简单地相信这种信念,然后精力充沛地进入关系,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精力,最后把自己和对方烧得遍体鳞伤。 而当他们没有得到爱的时候,他们就会陷入迷茫,反思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够多,审视对方是否还不够爱自己。 但我们都被愚弄了。 这种信念实际上是一个谎言。 02 要通过谎言说出真相,我们需要看到的是: 不是每个人都会相信“给予=接受爱”。 轻易得到爱的人不相信,因为他们没有付出就得到了爱; 那些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被爱的人不会相信这一点,因为他们知道付出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谎言的受众很明确——极度缺乏爱,却因为努力而得到一点点爱的人。 于是他们幻想: 如果我更加努力,我就能得到更多。 如果我的父母不能给我,那么我未来的伴侣应该可以给我。 即使我足够努力,我过去的不足也是可以弥补的。 这一点得到了麦琳的证实。 在与李星亮的冲突中,她哭着告诉黄圣依,从小到大,她都觉得父亲不太爱她,她总觉得缺少了爱。 所以她付出了很多,同时她也渴望一份对自己强烈的爱。 但这种信念只会带来三种结果——悲惨、堕落和最终的绝望。 可悲的是:努力不会有结果,反而会造成伤害。 因为这种支付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易。 而且,这是一笔心里默许的交易,没有经过对方的沟通和认可。 所以,首先,投资是有风险的。 风险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足够的你想要的东西,或者得到的东西不是你想要的东西。 这些麦琳都有。 她一生致力于以李星亮为中心生活,但李星亮却做不到这一点。李兴良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圈子,永远不可能像麦琳那样专心致志。 麦琳告诉画家,她希望自己能成为100%的李兴良。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永远都不够,因为只要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追求,那就不可能。 所以,她总觉得李星良不够爱她。 其次,交易对方并不知道,更不用说承认了。 在付出换取爱情的游戏中,付出者最终会很委屈。 当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有所收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对方并没有为这些努力付出代价,甚至习惯了我们的努力,让我们付出理所当然,于是委屈、愤怒、不甘涌入我们的内心。心。 我们开始想为自己辩护,拿出历年账本来算一算。 但这个时候,对方就会一脸愕然:原来你说的爱是一种投资,原来我需要回报这些。 如果我们有幸拥有一个善良的伙伴,他们会努力弥补。 但这种补偿不太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一方面,我们要求的报酬巨大,对方不可能达到。久而久之,他们会感到巨大的无力感; 另一方面,对方会反过来怀疑付出者过去的爱情,变得疲惫不堪,最后开始算账: 但我从来没有要求你为我做这么多; 如果你的爱需要回报,那我宁愿不要那么多。 李兴亮说得很委婉,他说:希望她能有自己的生活。 这是一个好人的反应。 而如果他们是不怀好意的人,他们就不会认可我们的努力,更不会接受我们的和解。他们只会理直气壮地说:是我让你为我做的吗? 此时,过去的所有委屈只能被咽进肚子里,化作抑郁和疯狂。 03 除了内心的悲伤,行为上也会逐渐出现一种趋势:好人变成“坏人”。 我们所做的事情会破坏人际关系并破坏他人的幸福感。 这就是为什么迈琳让很多人生气的原因。 不良行为1:不断强调自己的努力并寻求认可。 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所以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强调自己的努力,要求得到认可,不断地因为没有被看到而感到委屈,希望别人为我们的情绪负责。 结果,其他人就会变得麻木并想远离。 不良行为2:善待他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肤浅的。 为获得认可而付费通常伴随着确认个人价值的目的和焦虑,因此很难集中精力好好付费。性能如下: 不断地在熟悉的地方付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却不会询问对方是否需要,也不会与对方以及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产生认真的联系。 麦琳一直说希望李兴亮能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但在与画家的交谈中,她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在意李兴亮。李兴良说起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她没有听。 不良行为三:对贡献的认可具有排他性。 排他性的表现形式是: 付出带来的价值和认可只能给我,不能给别人。 因为我最努力,最值得被看到。 所以,我们很难承认彼此的贡献,因为如果承认你的贡献能让我满意,那么我的贡献就平等了,没有价值了。 所以,我们只会强调自己所给予的,而对别人所给予的却视而不见。即使别人真的按照我们的意愿付费,我们也会拒绝。 比如,麦琳说她付出了很多,但李兴良却对她不够关心。 但事实上,她总是对李星亮的所作所为不满意,感受不到两人之间的恩爱互动。 不良行为4:通过让别人受苦来获得同理心和理解。 付出却得不到认可,付出却得不到足够的爱,是非常痛苦的。 但这种痛苦却很少为人所知。 所以有些人会选择造成破坏,让别人受苦。 但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并不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共鸣。 比如在熏鸡事件中,麦麦试图通过乱花钱让大家知道理财并不容易,但葛兮并没有引起她的共鸣。 因为葛熙在理财方面很放松,而且她花钱只是为了让麦琳开心,所以她和麦琳很难处于同一个心态。 到最后,痛苦依然只是在自己心里,还伤害了别人,破坏了人际关系。 04 所有的付出者最终都会经历绝望。 因为我们不禁感觉到: 无论你如何努力,都得不到你想要的爱、认可、共鸣,甚至受到不尊重。 葛西没几天就对麦琳的哭声麻木了,所以她感到很愧疚,但是这种愧疚能持续多久呢? 李星亮想哄他十几年,最后发现毫无用处,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杨紫和刘爽打赌如何哄麦麦。为了赢得赌局,杨紫四次提到麦琳的悲伤。他们没有注意到,这是对麦琳非常不尊重的行为。 所以当我看到麦琳年轻时很有活力的照片,和现在大家都哄腻了的照片相比,我心里很难过,希望能唤醒麦琳。 但我认为,对于付出者来说,需要更大的绝望才能醒来。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无法抵抗绝望。 因为绝望是不可避免的,绝望也会带来新的活力。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缺少爱,缺少的是一小碗爱。但当我们被迫以“给予接受爱”的方式成长时,小碗并没有被填满,而是变成了更大的碗。 因为当我们被称赞有悟性和奉献精神时,我们不会从心底感受到爱。我们会敏锐地发现,他们并不爱真正的我们,所以我们越是这样得到爱,我们就越不是。 而这个更大的空碗不能转移给合作伙伴来负责。他们是另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历史原因不是他们造成的。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填补多年来的漏洞。 但曾经制造这个洞的父母也有局限性。如果他们有能力装的话,早就把小碗装满了,所以我们会更加绝望: 我的爱情空碗不但无处索取,而且只能自己去填满。 这种绝望值得每一个付出者为自己的过去哭泣。 但这种绝望也会让我们摆脱过去的模式,重新面对现实: 我该怎么填满这爱的空碗呢? 05 怎么填写呢? 第一步是澄清我们对爱的理解。 首先,要认识到“为了接受爱而给予”是无效的。 它可能会伤害你自己和他人。 心怀善意,最终却会做出坏事。 其次,认识到我们过去无法接受爱并不是因为我们付出得不够。 事实上,过去我们因为照顾者的局限性而无法接受爱。 有的父母自己小时候总是被忽视,没有爱与被爱的经历; 有的父母忙于生活,由于生活的限制,没有认识到爱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没有爱的父母。 以上都是可能的,但唯一确定的是: 他们无法给予我们足够的爱。并不是我们不值得爱,而是他们给不了我们爱。 澄清后,继续第二步:建立一种新的爱方式。 首先,承担被爱的责任。 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是第一个对被爱负责的人。这个大坑只能靠我们自己来填补。 该如何弥补呢? 首先,认真审视一下自己。 这是我们最缺乏的,也是我们最渴望的。 为什么当李兴良给她惊喜的时候麦琳不感动,却在李兴良觉得没有她就活不下去的时候感动呢?因为那一刻,她的价值就被看到了。 能看到这样的自己并不容易。 这些年我一直误以为自己会得到回报,也这么努力,最后却失望了。真是屈辱,也不容易。 看看那颗从未被填满的心。 从小在匮乏中长大,你一定感到非常难过,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你错误地相信了这样的信念,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付出。 原来我想要很多爱,因为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所以我一直觉得不满足。这不是幻觉,而是因为我过去的创伤留下的痕迹。 其次,尽量满足一部分。 当我们不断向外看并清空自己时,我们就会忘记我们需要什么和我们渴望什么。 这时有两个简单的方法:专注于身体和专注于欲望。 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感觉舒服; 当你吃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满足; 你的身体会因你的穿着而感到舒适; 当你看到一件事,你就想做; 过去有什么事情让我感到快乐。 问自己这些问题,然后获得一点自我满足,并体验满足时的感受。 这些感受也许会陌生、陌生,但它们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快乐和幸福,你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享受这些是很好的。 满足需要可以填补我们内心的缺失。 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给我们一个暗示,我值得享受这样的生活,我值得得到满足。 最终它指向了一个新的信念:我值得被爱,值得被善待。 其次,让关系成为爱和感恩的助力。 首先,我们需要筛选良好的关系。 在良好的关系中,对方会真心欣赏我们,为我们做一些事,即使他们可能做不到我们最想做的事,但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这本身就具有治愈作用。 其次,尽量不要做太多的事情,而是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克服没有付出就没有爱的恐惧,在关系中做一些让自己真正幸福、让双方都幸福的事情,体验关系中的轻松和自由。 这慢慢验证了一件事:原来我并没有做太多的事,对方也愿意陪在我身边。 第三,将一点点互动视为性爱的加分项。 我不再认为对方不能给予我充分的爱,而是怀着感恩的心接受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和对方为我们做的事情:我不必付出很多,但对方愿意把它给我。 最后,把爱放进心里,滋润你的心。 别人的一点爱,自己的一点爱,都是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爱。 当我们体验到这种爱而不是抱怨没有足够的爱时,我们的心情就会不同,我们的自我认同就会不同。我们会真正感到自己值得这一切,并不断为自己创造更好的东西。 因为我们经历过美丽,所以我们也想与他人联系并分享美丽。我们也在为他人创造爱。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成为爱情的投资者和追债者。 而是先成为一个爱的富翁,然后与他人一起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安稳地享受爱与被爱。 作者:吴华禄,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心理学作家,关注情绪困扰、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问题。充满情感,习惯追求真理、拥抱未知。 微博:@武志红 吴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现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等10个城市开设。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