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婚姻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师:打破坚冰,重启家庭幸福安全阀时间:2024-07-20 13:16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家庭总数达4.94亿个,家庭规模和结构出现了新特点,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婚姻家庭咨询师”这一新兴职业,为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婚姻就像四季,甜蜜时明媚如春,寒冷时却充满隔阂。我们婚姻咨询所做的,就是一点一点地打破夫妻间的坚冰,找到并重启家庭幸福的安全阀。”这是中国心理学会高级讲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刘苏对这个职业的理解。近日,记者跟随刘苏的脚步,体验了婚姻家庭咨询师这个职业是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和解决婚姻中的问题的。 刘肃正在给心理培训师讲课。 《婚姻困境》中的对话 “我觉得我老公就是妈宝男。”“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底线,婆婆不要过多干涉。”“我也尝试过主动沟通,但对方的态度不耐烦、漠不关心。”在一场安静甚至压抑的婚姻咨询中,客户吐露了自己的苦恼。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另一半在和你交流时,总是回避交流?”“站在另一半的角度,你认为什么做法会增加双方的交流意愿?”“其实,很多婆媳矛盾,都是夫妻关系处理不当的体现。” 在刘苏的引导下,当事人慢慢剥去外层的情绪,找到用平静、共情的方式解读自己的方法。“我通常会聚焦一个问题,不断、深入、反复地问,慢慢过滤掉抱怨、愤怒、委屈的情绪,让当事人直面根本问题,即找到婚姻关系裂缝的真相。”刘苏说。 一次准备充分的心理咨询并非只是简单的聊天,而有严谨的心理逻辑支撑。 “你会注意到,通常来访者都会坐在沙发椅上,但这位女士却要求坐在角落的木椅上。这个细节也体现了她对家庭角色地位、价值观、自我认知的内心投射。”咨询结束后,刘苏将“权力意识弱、情感细腻但缺乏直白表达、忽视双方感受、主观臆测而非客观求证”等关键词写下来,并在纸上画出一系列心理咨询流程图,直至形成阶段性的“闭环”。完整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刘苏思考下一次咨询的重点和方向。 在刘苏看来,很多婚姻困境的首要表现就是沟通不畅、交流冷淡。但无论是个案咨询还是心理沙龙,刘苏都不希望咨询室只是来访者“发泄情绪”的场所。“咨询是通过感受和体验来引导和陪伴成长,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做思想工作。” 做好现代婚姻潮流与传统婚姻习俗文化的衔接者 自2005年就读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并取得心理咨询咨询师资格证书以来,刘苏接受过大量系统的心理咨询实践课程培训。200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发布“婚姻家庭咨询师”这一国家级新职业后,刘苏逐渐把婚姻指导作为心理咨询服务的主攻方向。 记者发现,在刘苏的作品中,女性来访者占了大多数,有精英人士,有全职妈妈,也有“00后”职场新人,身份多样;有的抑郁,有的谨小慎微,有的浮夸不羁,性情各异。这给刘苏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前,来访者把心理咨询视为挽救婚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得选择才会来心理咨询。但现在,随着女性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她们希望通过宣泄、滋养、学习技能等方式,维护情感关系。”这让刘苏意识到,基层社区的婚姻家庭咨询更偏向于调解纠纷、维权,而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咨询则更注重亲密关系的重建与修复,培养民众学习婚姻文化的意识。 刘肃认为,婚姻咨询师要善于在现代婚姻潮流与传统婚姻习俗文化之间“牵线搭桥”。“在独立、平等、自由、个性化等新婚恋时代,互敬、相爱、忠诚等传统婚姻观念仍然有印记,我们需要将这些价值观进行整合提炼,将婚姻最纯粹、最美好的品质呈现给大众。”回顾近几年的情感咨询工作,刘肃得出这样的结论。 然而,在婚姻咨询师职业发展初期,一些咨询师对这个职业还存在很多误解。曾经有一位女士多次致电刘苏,迫切希望她能帮助挽回出轨的丈夫,并直言“花多少钱都没关系”。刘苏考虑再三,拒绝了这样的要求,“婚姻咨询师的本职工作就是解决婚姻家庭问题,重建修复夫妻关系。但这位女士只想维护家庭表面的完整,并不想真正解决夫妻矛盾,这违背了我们的工作原则。”刘苏认为,婚姻咨询师市场化是新兴趋势,从业者要恪守职业素养和职业良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刘苏在观察游客玩沙盘游戏。 解开“婚姻差距”的心结 记者发现,女性来访者遭遇最多的问题是“冷战”和“出轨”,刘苏坦言,这也是情感咨询中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作为一名女性婚姻家庭咨询师,刘苏对男女之间沟通的“天然隔阂”更为敏感。“在我帮助的很多案例中,女性承担着超负荷的家庭责任,很多都是喋喋不休甚至抱怨,而男性则大多以沉默回应。”结合大量案例研究与资料阅读,刘苏也在传统婚姻文化中寻找答案。她发现,女性因为被贴上“矜持”“拘谨”等标签而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常常将正常的情感需求转化为负面情绪。而男性在感知到沟通障碍后,会选择逃避,无法做出平等回应。 “我累了,你多陪陪我吧。”“希望你能多分担家里的琐事,多帮我忙。”……刘苏希望夫妻双方能够正视“情感价值观”的差异,用看似谦逊实则有力量的言语打破僵局。 从业至今,刘苏一直强调一个职业理念:婚姻咨询师不是“和事佬”,而是平衡两性力量的调解机制。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长期身处婚姻暗礁的婚姻咨询师,就像一池“情绪蓄水池”,需要消化、分解猜疑、背叛、冷漠等负面情绪,同时避免被它们过度消耗。如何保持向上成长的“韧劲”,是刘苏十分关心的问题。 除了一对一心理咨询,刘苏所在的北京茶壶心理工作室还联合社区、妇联等组织“女性团体心理咨询”。她把这种沉浸式的体验,称为“曲径通幽”式的提升。“在这个开放、私密的空间里,心理咨询也进入了一场认知、接受、修复、理解的心灵之旅,不断补充能量。”刘苏说。 第二次职业拓展:“心理博主” “如何找到梦想伴侣?不妨去伴侣家里看看,看看他或她的父母在相处时是否相互尊重、有耐心。因为大多数人处理人际关系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记者来到刘苏主持的《灵犀心理课》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超过60万人,网友们就女性成长“安全感”问题与刘苏频繁互动。 直播中,刘苏抛开艰深晦涩的专业词汇,将心理学知识以“聊得来”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更接地气地教网友们实用、硬道理、新奇的恋爱择偶方法。 做“心理博主”是刘苏职业生涯的二次拓展。从文案策划、自拍打光到镜头表现……刘苏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学的。“直播中的沟通更加直接多样,更重要的是,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情绪急救’。”直播间,记者看到一位父亲的留言,他因为女儿婚姻内吃药自杀,无法走出情绪低谷,极度伤心。刘苏立刻在直播间开启“问诊”,为他简化悲伤处理,指导他正确释放压抑的情绪。在刘苏的带动下,直播间的网友也给予他安慰。 “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能及时把父亲从绝望的边缘拉回来。”刘苏感慨地说,婚姻咨询不仅是女性的心理治疗,也深深影响着丈夫、父母、孩子。她呼吁更多其他家庭成员走进咨询室,敞开心扉,共同面对婚姻困境。 “刘老师,您教我的沟通方法真是太有用了!” “尊重与平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味的指责、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增加情感隔阂。” “你让我明白了,婚姻里每个人的角色都是灵活的,都是平等的,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巩固基础。” 在刘苏的咨询室里,每当有来访者带来好消息,刘苏都欣喜不已。这种双向合作所迸发的默契火花,照亮了婚姻家庭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道路。 记者笔记 面对我国4.94亿家庭释放的巨大情感辅导需求,像刘苏这样专注于婚姻家庭、情感领域的心理咨询咨询师,深入探究现代婚姻家庭的新问题、新情况,无形中注入了婚姻的“包容力、凝聚力”。 在记者的跟踪体验过程中,刘苏谈得最多的词是“成长”。步入职业发展的“成熟期”,面对“新时代婚姻”这样巨大的时代命题,她更加谨慎、感性。记者发现,在咨询中,刘苏很少借助绘画等心理辅助工具,在技术流程中做“减法”,以更灵活地体验、感染、影响来访者。她希望用自身成长中培育出的正确婚姻价值观作为最后的投影,唤醒围城中的人们,看清婚姻“进”与“退”的红线。 对于前进的人,她给予最坚定的指引与支持;对于退缩的人,她给予他们疗伤之后再次扬帆起航的力量。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