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情感修复心理咨询|蓉城豌豆荚多措并举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守护美好未来时间:2024-08-08 13:23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用心呵护每一颗“童心” 今天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成都“豌豆家”紧紧围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护美好未来”今年的宣传主题,积极落实今年7月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带队到成都法院调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他特别提到,关爱未成年人不能忽视心理健康,要多措并举,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发布司法保障心理健康白皮书和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引导社会、家长关心儿童心理健康,用心守护每一颗“童心”。 01 崇州法院成立“崇法护心”工作室 《未成年人精神健康司法保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发布 10月9日,崇州市法院联合四川省高等学校法治量化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第二退伍军人医院、崇州市教育局发布全省首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司法保障白皮书(2018-2023年)》,并发布8个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典型案例。 白皮书发布会邀请了市法院、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妇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成都市、崇州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崇州市政协、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检察院、公安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学校、社区代表,充分肯定了白皮书的原创性、创新性和重要价值,着力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全链条模式,并就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崇州法院始终坚持柔性司法理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豌豆甲崇法护心工作室”为平台,创新“崇法护心”心理修复机制,以“心理平衡”为抓手,合力化解纠纷,延伸护心关爱,推进源头预防,探索形成了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全链条司法保护模式。 白皮书发布了崇州法院五年来审理的8起涉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的典型案例。 向上滑动阅读 1.颁布全国首部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幼女隐私权 【基本概况】 李某是一名高中生,曾与吴某交往过。两人分手后,吴某在抖音平台多次发布涉及李某就读学校、生活照、交往历程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并在评论区留言辱骂李某。李某不堪忍受屈辱,长期失眠,甚至自残、自杀,无法正常上学,医院诊断为焦虑症。为维护自身权益,李某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名誉权诉讼,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处理结果】 法院判决吴某从其抖音账号以及其他账号中永久删除涉及李某隐私隐私信息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吴某向李某书面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吴某向法院下达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吴某继续骚扰李某,扰乱李某正常学习、生活;禁止吴某泄露、传播李某个人隐私信息。判决发布后,吴某主动履行人身安全保护令确定的义务。通过心理疏导,李某心态已逐渐恢复正常,学习、生活也恢复正常。 【典型意义】 受纠缠、骚扰、隐私及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未成年少女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依法获支持。本案依据2023年1月1日生效的新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的全国首部针对未成年人隐私及个人信息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防止未成年少女隐私及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被复制传播,防止未成年少女因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自残、自杀行为,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本案是法律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后,为恋爱关系中妇女权益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典型案例。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改编自本案的微视频在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平台播出。 2. 心理干预修复母子关系,帮助未成年人回归家庭 【基本案情】 胡某一岁多时,母亲与父亲离婚,他跟随父亲生活。因从小缺少母亲的陪伴和关爱,胡某十分憎恨母亲,拒绝接受母亲任何钱财,经常到外面社会寻求“兄弟”、“姐妹”之爱。胡某与被害人张某同住宾馆房间,被害人张某睡着后,胡某抱住她欲与其发生性关系。被害人张某被惊醒后,拒绝与胡某发生性关系,奋力挣扎并报警。胡某某得知被害人张某报警后,便停止了实施侵害的行为。几天后,胡某某到公安局自首。 【处理结果】 2021年6月,被告人胡某某因强奸未遂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一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宣判前后,法官两次邀请心理学家对胡某某进行心理研究。法官介入,对胡某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要求其严格管教胡某。一年后,法官探访了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胡某。胡某服从社区矫正,目前已经回归家庭和社会,自立自强。 【典型意义】 父母的爱与陪伴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良药”。本案中的未成年罪犯从小缺少母亲的爱与陪伴,在社会上寻求“兄弟姐妹”的爱,与异性交往时缺乏界限感。法官将依法惩处未成年罪犯,找出犯罪原因,进行心理干预,修复未成年罪犯与母亲的亲子关系,让未成年罪犯感受到父母和家人的爱,回归家庭和社会。定期对其进行跟踪随访,防止其再次犯罪。 3. 联合干预助力产后抑郁妇女恢复心理健康 【基本案情】 王某与张某结婚并生下儿子张某。张某出生一个月后,王某觉得丈夫一家只关心儿子,把自己当外人,便对张某采取暴力以泄愤,致使张某被认定为轻伤一级。2020年3月6日,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 【处理结果】 在后续救助过程中,法院邀请心理医生、社区妇女干部对王某进行心理疏导干预,邀请妇幼保健院医生对张某进行治疗回访,并指定张某的奶奶对张某进行治疗。心理医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王某的消极认知,消除其消极情绪和行为;要求王某在家人的监督下服药,并定期来心理咨询;要求其家人加强监护。经过干预治疗,王某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典型意义】 本案是因“产后抑郁”而伤害亲生孩子的典型案例。妇女产后的心理健康是新生婴儿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需要丈夫和家人的特别关注。新生婴儿的母亲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她从未想过新生婴儿的母亲会伤害新生婴儿,导致悲剧的发生。通常,初为人母的女性有患抑郁的风险,需要丈夫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丈夫不能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忽视妻子,减少对妻子的关心和陪伴。本案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干预,对被害人进行探望和治疗,体现了司法的温暖。 4.家庭、学校、医院齐心协力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基本案情】 陈某是一名中学生,在清洗空调时目睹父亲不慎坠楼身亡,他一直没有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后来母亲再婚,对他的爱也少了。陈某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情绪十分低落。2021年5月,“崇法护心工作室”的评委们到陈某所在学校了解情况,及时协调学校、医院举办“一对一”家长沙龙,并对其母亲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要求其母亲多陪伴、多关心陈某。2021年12月,陈某与刘某(陈某奶奶)以继承权纠纷起诉谢某、谢某。经审理,法院判决陈某、刘某依法继承遗产。 【处理结果】 诉讼中认定,与陈某同住的胡某情绪容易失控,尚未从丧子悲痛中恢复过来,胡某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对陈某的心理康复和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聘请心理医生对陈某、胡某进行心理辅导,并对母亲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氛围得到改变,家庭支持力度加强,陈某逐渐摆脱心理阴影,目前就读于一所职业高中学习。 【典型意义】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恢复需要温馨家庭环境的支持。本案中的未成年学生因父亲突然非正常死亡,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父母、学校的关爱与引导,修复心理创伤。全链条、全过程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通过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干预,修复未成年人所处的家庭环境,改善未成年人所处的家庭氛围,联动学校,帮助未成年人从创伤中逐渐恢复,奋力走出危机,展现出家、校、院联手守护心灵的温暖。 五、“一站式”联动反对家庭暴力与儿童保护 【基本案情】 舒某某、吴某是一对夫妻,育有一子10岁,名叫吴某宇(化名)。吴某宇长期虐待舒某某,吴某宇外出打工后,舒某某将怒气发泄在吴某宇身上,因控制不住情绪,对吴某宇进行辱骂。吴某某与舒某某激烈的情感冲突给吴某宇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舒某某向法院起诉,要求与吴某某离婚。 【处理结果】 2021年12月2日,我院在判决不准离婚后,向吴某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吴某对舒某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舒某对吴某实施家庭暴力。市民政局、市妇联、心理咨询机构等部门对吴某、舒某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干预,目前学习生活正常。根据该案改编的微视频《“瓦豆教”的爱的关怀》获成都市一等奖,并入选《学习强国》栏目。 【典型意义】 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案涉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家庭保护问题,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当父母之间发生情感矛盾、争吵时,母亲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未成年人身上,对其实施家庭暴力,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消除父母争吵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人身安全保护令、联合家庭教育指导,为未成年人营造文明和谐、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 6.“温暖周末”心理干预助力女生摆脱心理困境 【基本案情】 何与罗是一对夫妻,育有12岁的女儿何佳和8岁的儿子何某。因感情不和,罗某向法院申请与何某离婚。双方脾气暴躁,经常吵架,双方及家庭其他成员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刚进入青春期的何佳。何佳成了双方负面情绪的“回收站”,他产生了自杀倾向,去买安眠药(但没买到)自杀。 【处理结果】 法院认为,罗某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夫妻感情破裂,夫妻双方有未成年子女,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当相互理解,罗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罗某与何某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并邀请心理咨询连续四个周末对何佳进行心理干预。一年半后,法官打电话给何某,询问孩子近期的表现。他告诉女儿何佳,自己现在在简阳一所中学读书,学习生活已经恢复正常。 【典型意义】 紧张、破裂的家庭关系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本案中,夫妻双方及其他家庭成员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未成年人身上,导致未成年人精神崩溃,无法承受和消化父母带来的负面情绪。通过心理干预,修复未成年人受父母情绪影响的心理问题,摆脱心理困境。 7.“豌豆假”法官教育引导促进夫妻和解 【基本案情】 李某和张某是一对夫妻,育有一子。张某因犯罪正在服刑近八年。长期以来,丈夫在家无所事事,脾气暴躁,妻子则靠打麻将发泄抑郁情绪。两人多年来一直吵架。当年2月,夫妻俩到婚姻登记中心登记离婚。 【处理结果】 “豌豆家家庭咨询调解工作室”值班法官找到了夫妻矛盾的根源,指出夫妻俩焦虑的原因是孩子刑满出狱后回家怎么办,从而产生了“焦虑焦虑”。法官解释了这一现象及其原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服夫妻俩接受孩子出狱后会面临的问题,夫妻俩和好了。目前夫妻俩已经和好,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典型意义】 2023年4月,“豌豆家家庭辅导调解工作室”在崇州婚姻登记中心成立,崇州法院联合妇联、民政、司法等部门成立专业基层婚姻家庭调解组织,深化家庭纠纷源头治理,合力推进家庭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性化解,引导社会公众建立和维护平等、和谐、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在登记中心,值班法官对前来登记结婚的新婚夫妇进行婚姻家庭指导,对前来登记离婚的夫妻进行帮扶,进行劝导,弘扬传统家庭美德、良好家风家风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崇州法院积极落实家庭纠纷全链条预防化解机制,实际运营工作室开展家庭辅导调解的成功案例。 8.帮助学校对“问题女生”进行心理干预 【基本概况】 张某是一名小学生,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张某的母亲经常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张某,张某的母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不好。学校切断了她与亲生父亲的联系,导致她缺少父爱。刚进入叛逆青少年时期的张某经常与母亲吵架,母女关系恶化。2021年12月10日,张某所在小学向崇州市法院提起诉讼,“豌豆家”崇发护心工作室申请对张某进行心理干预。 【处理结果】 “豌豆家崇法护心工作室”为张某提供司法公益服务,并协调心理咨询对张某进行多次干预辅导,修复了张某与母亲的亲子关系,使张某与母亲关系改善,家庭氛围融洽,张某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修复。张某目前就读于双流一所中学,学习生活已恢复正常。 【典型意义】 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张某的亲生父母没有给张某树立积极的榜样,导致刚进入青春期的张某对亲生母亲产生了怨恨。法院与学校联合邀请心理专家对张某某进行心理干预,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未成年人修复心理创伤,消除叛逆心理,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体现了家校院结合,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理念。 02 高科技法庭与家长学校携手合作。 开展“家庭心理学主题培训” 高新法院密切关注未成年人心理问题,依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司法保护实践创新基地(家长学校),不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开展一系列法制宣传和心理辅导活动。 近日,高新法院联合成都市精神文明卫生建设办公室、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到石羊街道府城社区开展“家庭心理健康”主题培训活动,针对校园欺凌、故意伤害性侵、打架斗殴等问题举办专题讲座,20余名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 主持人 问题 宣 说话 飞跃 跳 参 和 下一步,“豌豆家”将在审判工作中坚持双向保护、全方位保护的原则,通过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心理强制干预、心理疏导、出具家庭教育指导令等方式,增强未成年人家长、学校的监护意识和法治理念,精心守护每一颗“童心”,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文案 | 臧静秋 编辑 | 刘宇桐 校对 | 马瑞月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