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008-7318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 >>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两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代表委员提出多项建议
详细内容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两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代表委员提出多项建议

时间:2024-09-12 13:13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代表、政协委员就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医疗-社区”联动服务机制、加强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定期筛查学生心理状况、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思考和建议。

我们一起来看看——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社会责任共担机制

继2022年《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由诊断干预向综合预防转变》的建议、2023年《关于建立完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建议》后,今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再次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

提案提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责任共担机制,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行业监管,设立中小学生心理援助热线,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医务-社会”联动服务机制,希望借此激发全社会的关注与共同努力,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刘西亚认为,家庭和学校是教育人最重要的两个阵地。

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被当下功利、短视的教育行为所左右,要多学习脑科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避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家庭与学校应建立责任共担机制,避免推卸责任,尤其是学校不应为了规避风险而将问题儿童推开或劝说其退学、转学。

各学科教师的第一身份应该是心理健康教师,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不是在心理咨询室调节出来的,而是在学校、家庭生活中成长起来的,预防胜于治疗。

调研中,刘曦娅还发现,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从事心理咨询几乎没有硬性门槛,很多非专业人士也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工作,使得这个行业“鱼龙混杂”,监管不力。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教师惠凤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往前走”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惠凤莲将就“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建议。

惠凤莲认为,青少年期是孩子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心理上更加敏感脆弱,也是升学的关键时期,学习压力很大,如果学校和家长没有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惠凤莲建议,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事后进行心理疏导,不如找到原因,防患于未然。比如,在教学中广泛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健康评估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家长、学校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孩子个性、兴趣等的培养和训练。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艳丽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计划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艳丽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课程。

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职实施,建立心理健康教师人员配备制度,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制定衔接不同教育阶段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大专院校和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保障各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室_成都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_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二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建档工作。

建议教育部门推荐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评估软件,鼓励学校定期评估并建立档案,完善危机监测、预警和干预机制。

三是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要引导、协调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出台青少年心理工作准入、年度评审、培训退出等相关制度,形成行业规范、机构设置标准、人员资质认证、登记备案管理等制度,建立相关机制,加强对涉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产品和活动的监管。

四是做好顶层设计。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联动,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网络;政府部门要大力推进家校干预、医校合作,充分调动群众组织和社会资源,形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科学诊治、及早康复的闭环机制;尽快将青少年抑郁治疗纳入医保。

五是加强科普宣传。

加深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和谐氛围。

民进中央: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全方位保障新格局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民盟中央提出“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保障新格局”的建议。

提案指出,《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多部门联动、医教体融合、家庭、学校、社区协同,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但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精神障碍患病率仍在上升,全面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新格局尚未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分类政策的工作标准尚未建立、功利性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亟待消除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民进党中央建议:

一是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

在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转诊、休学复学评估等方面建立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助力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相关文件的落实,将相关工作评估、检查、调研、督导纳入落实情况。有效发挥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作用,鼓励专业智库、心理学会或协会参与,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整合区域心理健康工作力量,依托公安网警建立心理问题高危学生在线巡查机制,将预警线索第一时间推送至相关责任方并进行干预,形成“预警分析—传递处理—监测反馈”的预警线索闭环管理机制。

二是抓紧建立以“防未病”为长远目标,以“治未病”、“治已病”为当前重点的分类施策工作标准。

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应定期评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评估风险,预测趋势。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差异化政策,注重“防病于未然”,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全过程,做到“五育齐心、育人于心”,充分配备和用好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治已有病”和“治已有病”方面,应从学校、家庭、卫生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不同主体角度,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全流程指导手册,消除工作盲区。加大儿童精神科建设力度,合理配置心理健康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合理布局。

三是构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扭转教育中的功利倾向,形成健康教育环境生态”的要求,各部门、各地方要自查自纠,严禁各种变相宣传、炒作高考、中考升学率,不搞开设国家级课程不够、挤占学生正常睡眠和节假日休息时间等教育功利行为。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促进青少年社会适应,打通青少年生活学习场所与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之间的空间,避免学校教育被过度隔离。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文化传播,消除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消除学生、家长和青少年自身的耻辱感。鼓励开发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技产品,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心理健康咨询机器人、移动应用程序或网络平台等。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室_成都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_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建立医校合作转诊干预机制,对学生定期开展全面心理筛查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利群提交了关于“呵护心理健康,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提案。

杜立群认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存在困难。

一是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能及时宣泄青少年负面情绪,也不能识别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二是学校应对处置能力不足,心理辅导师资匮乏,能自行组织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的学校寥寥无几。

三是各类社会力量协调不够,缺乏统筹规划和部署,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力量没有形成合力。

为此,杜立群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提高普及和推广家庭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营造良好环境。

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教育工作总体部署,根据不同情况在全国设立试点地区,编写家长培训教材,在社区开设家长公益课堂,开展专题培训互动、案例交流活动,帮助家长提升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对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

二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心理咨询软硬件建设的投入。

支持高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将家庭教育课程列为师范专业必修课程。尽快出台新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专业培训,扩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规模,按生师比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加大全员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和能力。

三是加快建立“问题筛查—危机干预—疾病治疗—随访”为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有序将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综合医院心理科室心理咨询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定期开展学生心理筛查全覆盖。建立政府引导的医校合作转诊干预机制,地方卫健委与学校开展定点合作,或由国家精神卫生中心提供各区医生服务,或由疾控中心增设精神科,医生定期到校访学。加强学校对重点学生的干预力度,指导家长及时将相关学生转诊至医院。提供专科救治,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四、加强科普教育和社会参与。

整合现有服务热线资源,让心理服务热线深入人心,减少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通过捐赠、合作等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和服务,确保特殊群体更好地享受心理健康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玲:统筹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玲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如管理体制、沟通不畅、课程体系重复、师资队伍不足、心理档案缺失等问题。他表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统筹推进。

潘碧玲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推进十分必要。

一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医疗卫生等行政部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参与,统筹推进各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成都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_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室_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二要构建体系健全、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操作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统一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

三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教师融合发展,让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纵深发展;

四是要把档案建设放在确保信息畅通的基础上。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张启程: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病率逐年上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张启程表示,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受到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品德教育的缺失是一大原因。

张启成认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业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格修养方面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不同于药物治疗,它并不直接针对心理问题本身,而是对人生的全面提升和超越。

为此,张启成建议:

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资源,满足青少年在人格成长形成阶段的心理需求,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哲学观、人生观、价值观支撑的人格塑造体系。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融入“五育”之中。把学生人格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融入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学生体育健身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之中,把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日常生活之中。

加强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改变固有教学模式。国学经典的学习既不能碎片化,也不能流于表面,要改变传统文化中“死记硬背、考试必考”的固有教学模式,课堂上要充分发挥答案的唯一性和教师的权威性,学以致用,根据人格教育不同篇章的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践作业。

全国政协委员、湘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创始人翟美卿:加快建立中小学心理危机长效干预机制,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社会救济基金会创始人翟美卿准备了“加快建立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长效干预机制”的建议。

提案指出,当前中小学生焦虑、自残等心理问题高发,抑郁检出率呈现年轻化趋势。

她建议政府加大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专项经费投入,由卫生健康、教育部门牵头并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构建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规范流程和长效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有效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包括研制全国统一、适合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建立评估预警和数据分析机制、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全流程处置流程等。

此外,她还建议将“心理状况评估”、“心理咨询”等项目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减轻就医压力。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很好

别忘了[分享给你的朋友]?

来源|综合整理自政协网、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新闻周刊、安徽商报、澎湃新闻等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