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008-7318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成都被冷暴力心理咨询 >> 成都被冷暴力心理咨询|教育冷暴力:有色校园乱象,伤害孩子心灵,如何消除?
详细内容

成都被冷暴力心理咨询|教育冷暴力:有色校园乱象,伤害孩子心灵,如何消除?

时间:2024-07-16 13:10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核心提示:绿领巾、红校服、三色练习册、送贫困学生去医院测智商……一系列“有色”校园乱象,让教育暴力成为社会各界热议话题。人们在关注贫困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差别对待的同时,更对这些孩子所遭受的伤害深感忧虑。

西安市一所学校要求成绩差的学生佩戴绿色领带;山东枣庄市一所学校根据成绩给部分学生发放红、黄、绿色的练习本;包头市一所学校实行差异化校服,优秀学生穿红色校服,一般学生穿蓝色或白色校服;慈溪市一所学校三名男生因不遵守纪律被罚脱裤子在操场上奔跑……

在体罚学生已成为禁忌的今天,逐渐显现的冷暴力给孩子带来更为隐蔽和严重的伤害。

案例:有色人种教育难以消除危害

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但温州市双桥小学二年级学生黄静(化名)走进校门时,仍会不时下意识地往胸前看一眼:脖子上已经不再挂着那条绿围巾了。

黄静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她还没有成为少先队队员,老师就给她戴了一条绿领带,并说等她达到少先队的要求后,就可以换成红领带。

黄静的妈妈说,女儿不喜欢戴绿领带,整天闷闷不乐,总说绿领带是当不了少先队的孩子戴的,不戴要扣分,所以女儿只好天天戴。

黄静很羡慕那些戴红领巾的同学,每次走出校门,她都会立即把绿领巾摘下来塞进书包里。虽然父母知道孩子不喜欢戴绿领巾,但也没办法。

成都被冷暴力心理咨询机构_成都心理求助热线_成都心理咨询机构

西安市绿领巾事件曝光后,双桥小学的绿领巾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双桥小学辩称,绿领巾是为了方便管理学生而设置的,并没有要把学生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意图。

尽管如此,学校还是迅速召回了绿领巾。但这一做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

黄静所受的伤害,是教育冷暴力的典型。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常见的手段包括冷漠、纵容、嘲讽、区别对待学生等。

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在校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

教育冷暴力最常见的三种类型为:嘲笑嘲讽、冷漠69.7%、责骂66.1%。

追问:隐性暴力的根源在于考试

网上有一篇广为流传的帖子,帖子名为《枝头的月亮》,描述了一个孩子在遭受教育冷暴力后的伤害和无助:

“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我们班要上公开课,上课前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被警告:‘你们一定要好好表现。’但我真的很失望,那节课我让老师失望了,我心里很愧疚,因为我一直都是个好学生。可是那节课之后,老师对我的态度就完全变了,他对我变得很冷漠,我每次跟老师打招呼都能清晰的感觉到他那种不屑的表情,我当时心里真的很难受,说实话每次打招呼的时候,我的眼睛里总是噙满了泪水。”

成都被冷暴力心理咨询机构_成都心理咨询机构_成都心理求助热线

从直接的殴打、体罚,到如今的冷暴力,惩罚手段看似不那么明显,但实际上危害却不断升级,因为它伤害了幼儿的心灵。

“冷暴力是教师给予学生最糟糕的道德教育范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公民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谭传宝说,“它体现了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的缺失,也体现了教师专业道德教育培训的缺失。”

慈溪市坎墩街道阳光希望小学的女老师至今对此事后悔不已,她就是此次“脱裤子跑步”事件的主角,三个小男孩都是一年级学生,当时临近街头拼音考试,他们在课堂上闹腾得很厉害,还在抽屉里折飞机。情急之下,她惩罚他们脱掉一半裤子,在操场上跑步。

随后,校长胡梦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位老师曾多次提出辞职。她是一名代课老师,工资很低,不到正式老师的一半,但她对学生很负责,经常免费辅导到深夜。“我们是一所希望小学,上课的孩子基本都是外地来的。这位老师为了帮助农民工子女上好学校,花了不少心思。希望社会各界能再给她一次机会。”

专家指出,教育冷暴力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

曾在杭州担任小学老师的刘老师坦言,自己并不想逼迫学生,但教育环境不允许她有一刻放松。每到新学年开始,大屏幕上都会显示上一学年所有老师的成绩,每位老师都会进行分析。这种感觉比高考没考好还要难受。对于不写作业的学生,??她不敢打,但会踢凳子、桌子、撕笔记本、大喊大叫,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快要疯了。无法承受压力的刘老师最终选择离开教学岗位。

专家指出,当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重重,原因错综复杂,教师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如履薄冰,提心吊胆地工作、生活,极易滋生扭曲的教育方式。

成都被冷暴力心理咨询机构_成都心理咨询机构_成都心理求助热线

反思:和谐校园奖惩要科学

“多数老师不自觉地‘折磨’学生!”在杭州一所小学任教的陈老师愤慨地说,一个中小学班级大约有40名学生,老师们除了教学,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家长沟通、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没有一件事情是他们不操心的。“担子这么重,压力这么大,我们怎么可能总是以友善的面貌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总是因此被揭发、被批评,一不小心就被骂‘暴君’,以后还怎么教学生?”

也有少数家长对老师的做法表示理解:“总不能只表扬孩子而不批评吧?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

“当然要批评!正确的批评能给孩子正向激励。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但95%的孩子都是在不自觉中犯错的。老师和家长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孩子只要养成坚强的内心,批评也要科学,要冷静、理性地分析。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比如让做错事的孩子分析自己,搞清楚自己错在哪里,伤害了谁。这样能引导孩子反思自己,认识自己,这种做法就是正向激励。同样,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或老师惩罚他,让他抄一百遍唐诗,或者罚站一个小时,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容易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韩思平认为,当前一系列教育冷暴力事件,从根源上分析,是分层分类教育误入歧途。不是按照学习需要给孩子分类,而是直接把孩子分成不同等级,以红领巾、绿领巾等各种形式给他们“贴标签”。本质问题是忽视对孩子的尊重,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原则——保护孩子心灵才是首要原则。“要知道12岁以下的孩子自我评价能力较差,老师一旦这样给孩子贴标签,势必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至于家长,要明确自己是孩子的保护者,避免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要及时和老师沟通,甚至向学校提出建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现在需要关注的不是批评教师群体的师德,而是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群体本身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自然难免会在教育教学、与学生的互动中出现各种不理智的行为,甚至把学生当成发泄负面情绪的出气筒。教师群体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一些教师感到这个职业越来越难做,甚至失去了正常的批评权,家长感到学校和教师越来越不负责任。生活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怎么会快乐呢?

专家指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关注教师心理问题,建立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关注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多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活动,设立专门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援助机构,这些远比说教更有效。

专家观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育冷暴力频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盲目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甚至把智力测试等同于知识测试。在这种压力下,大多数学校只注重录取率、考试成绩和排名,严重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忽视了孩子在情感、审美、人性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和现实需求。这对教育来说才是最致命的。(记者金毅、通讯员周华)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