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008-7318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 成都心理咨询|暑假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高发:农村儿童抑郁焦虑检出率超25%,专家探讨解决方案
详细内容

成都心理咨询|暑假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高发:农村儿童抑郁焦虑检出率超25%,专家探讨解决方案

时间:2025-01-07 13:28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暑假临近,青少年迎来身心休息调整期,同时也容易进入心理危机高发期。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儿童的心理需求逐渐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加大。我国首份《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儿童抑郁检出率为25.2%,焦虑检出率为25.7%。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如何?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利用假期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从哪些方面建设?本次对话邀请了刘正奎、林丹华、朱玉蓉三位专家来讨论这个问题。

对话嘉宾

不分先后

刘正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林丹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朱玉蓉

成都儿童心理咨询_成都儿童心理辅导_辅导成都心理儿童培训

江苏省盱眙县希望小学教师

主持人:农民报·中国农村网记者 赵新宁 胡聪

01 关爱和保护农村儿童政策的出台,极大改善了农村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心理创伤发生率高、情绪和失眠问题较多、缺乏积极的心理素质。改进等

主持人:目前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

刘正奎:近年来,关爱保护农村儿童政策的出台,极大改善了农村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但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依然突出。根据我们的研究,当前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儿童心理创伤发生率高。 6.7%的儿童在户外遭受暴力; 23.6%的儿童目睹了户外暴力行为。暴力事件直接损害农村儿童的心理安全和人际信任,阻碍其正常社会化。其次,农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情绪、失眠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失眠总体检出率为33.2%,农村儿童抑郁、失眠状况随年龄增长呈恶化趋势。三是农村儿童积极心理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孩子在现代自主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存在过度追求物质生活等不良倾向。

朱玉蓉: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具体表现如下:在生活方面,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代际教育是主体。对电子产品的管控效果不明显。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或手机,但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沉迷。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在学习方面,长期存在习得性无助,无法改变学习现状,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动力,对未来缺乏信心;在社会交往方面,部分农村儿童出现过早与父母分离、与父母关系淡薄、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

林丹华:从各种调查和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仍然有很强的积极发展的可能性。 2017年至2018年,我们的调研团队对全国10个省份的60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村孩子孝顺、感恩、热爱祖国等积极品质水平较高。 2021年,我们对全国5个地区的原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了调查。来自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的基层干部反映,不少农村家长非常重视教育,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走向更高的阶段。但缺乏科学的亲子教育意识和方法。

主持人:随着暑假的到来,孩子们进入了身心休息的调整期。但由于缺乏玩伴或缺乏与父母的正常沟通,暑假很容易成为孩子心理危机的高发期。您认为如何利用好假期时间促进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

林丹华: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忙于农活等原因,农村孩子在暑假期间通常缺乏家长的规划和管理,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萌芽和快速发展。但同时,如果利用好学校和乡村(社区)的力量,暑假也能成为孩子们丰富生活、健康成长的时光。比如,可以依托村(社区)综治中心、社会工作室、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学校心理咨询室等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平台,重点开展专业有效的心理护理。适合农村孩子的暑假。养生活动。暑期心理健康培育活动应从“减少问题与积极发展并重”的角度出发,重点开展可操作性强、高效、易于教师掌握的有效活动和课程,如心理灵活性、时间管理等。 、社交情感学习、成长心态等,帮助农村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成都儿童心理咨询_成都儿童心理辅导_辅导成都心理儿童培训

朱玉蓉:利用好假期时间,促进农村孩子心理健康。社区和公益组织可以联手为农村儿童开展以下活动:举办儿童社交情感技能营,让孩子们通过体验式游戏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观看不同主题的电影,引导孩子进行交流、讨论、角色扮演,丰富孩子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参观社会实践基地,拓展孩子的实践认知;重点利用农村环境优势,让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农场劳动体验,提高解决劳动生活困难的能力,增强孩子们的心理韧性。安排作业排查,高年级孩子辅导低年级孩子作业,增强学习兴趣;社工和教师将对特殊群体进行个案走访并安排上门服务。

02我国农村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稳定的人才。农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能力非常渴求。他们希望掌握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农村孩子养成自信、乐观的心态。

主持人:不久前,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相关课程相结合的教育。您认为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朱玉蓉: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学校缺乏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一些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在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作用。班主任、科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但他们接受的心理健康培训还不够深入。他们只知道如何去做。二是农村学校教育理念落后,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心理健康活动是肤浅的,没有落到实处。三是心理健康活动资源和活动模式有限,局限于课堂上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合适的时间、师资、场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第四,没有父母的支持和认可。

加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启动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强化家长、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意识,做到每月有活动、每周有检查。二是邀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对心理健康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定期深入培训,让他们学习心理健康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学技能,通过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教师和志愿者。而不是讲座。他们的专业能力。三是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也寻求学校、家长、社区的支持。四是设立“心理热线”、“心理专栏”、“心理邮箱”等渠道,为孩子心理倾诉开辟绿色通道。

林丹华:当前,我国农村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稳定的人才。调查发现,部分农村精神卫生工作存在“空房间”、“空迹象”。学校、村(社区)建有心理咨询室,挂起了社会工作室的招牌,但缺乏相关人才开展相关工作。 。此外,农村小学教师非常渴望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能力。他们希望掌握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农村孩子养成自信、乐观的心态。

加强农村精神卫生人才建设和专业培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要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能力。三要加大乡镇精神卫生服务硬件平台建设投入。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儿童关爱保护队伍,切实增强农村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专业性、影响力和可持续性,推动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03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愿寻求帮助是“耻辱”的表现。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良好入手点就是通过学校建立“促进、预防、干预”一体化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主持人:在农村,很多孩子即使有心理问题也不愿意寻求帮助。他们害怕被贴上标签并担心隐私被泄露。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这样很丢面子。您认为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问题?

林丹华:这种现象其实不仅存在于农村,而且在各地都普遍存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叫“耻辱”。这种“耻辱”的产生,是因为孩子和家长对心理问题相关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摆脱“污名”的最好办法就是培养家长对心理健康全面、科学的认识。一个好的起点是通过学校建立“促进、预防、干预”一体化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在促进和预防阶段,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一项重要任务,可以消除一些学生萌芽阶段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同时,当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充足的知识储备也使学生、家长和学校能够共同努力,以更加科学、专业的方式进行引导、干预、转介和解决。

刘正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家长和孩子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重要的是要考虑关注行为的归因,而不是关注标签。很多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我该如何纠正和改进呢?”相反,他们急于给自己贴上“我不被别人喜欢”、“我能力不够”的标签。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班会等场合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从行为角度出发,归因原因并想办法处理,并考虑“我能做些什么”。同时,通过家校联合教育会议,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采取有利于当前形势的行动,避免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朱玉蓉:针对这个问题,农村的家长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到处忙于生存、忙于工作,却没有时间专门学习。对此,我有两点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社区分享、直播教学等方式解决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缺失,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 、精神疾病。另一方面,应告知家长官方心理机构的联系方式,以便他们在需要时能够尽快得到专业支持,并鼓励家长多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和家庭教育讲座,及时更新家长的信息。观念,提高家长意识,教育孩子。儿童的健康应该放在第一位。情节严重的应向社区、妇联、民政部门报告,共同做好家长工作。

主持人: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陪伴,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健康风险。您认为,家校合作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

刘正奎:家校联动线上会议是一种选择。许多留守儿童家长因为外出打工辛苦,或者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即使愿意也无法参与孩子的教育。因此,我们需要让这些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问题,也让他们明白自己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家长充分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和参与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后,学校应为家长提供可操作的方法,为家长及时反馈孩子的问题,并提供即时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家长跟进。孩子的精神状态。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后,学校工作也必须跟上。可以安排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教师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网络。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林丹华: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建议家校合作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教育支持。通过对留守儿童家庭的观察和研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利用学校和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人员为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其次,加强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开展家长专业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专业水平。

朱玉蓉: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如果陪伴仅限于家长的陪伴,会限制心理关怀工作的开展。留守儿童的父母因家庭经济压力而外出打工,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寻找或建立其他同伴,如亲戚的关心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使孩子获得稳定的社会支持。从学校角度来看,要充分利用大讲堂,定期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活动,对留守儿童开展个案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咨询。

成都儿童心理咨询_成都儿童心理辅导_辅导成都心理儿童培训

主持人:有调查指出,农村儿童手机成瘾已成为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突出因素,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您认为如何才能缓解这个问题?

刘正奎:孩子过度沉迷手机的背后往往是深层次的情感问题。首先,通过提供替代活动和资源,孩子们可以从健康的活动中获得满足感。依托乡村建设,让孩子们参与乡村文化活动,体验民俗文化;让他们深入大自然,感受自然风光。在满足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儿童综合素养教育,建立图书馆、艺术工坊等设施,为农村儿童提供更多健康活动的选择。其次,学校可以开展手机使用和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包括讲座、主题班会、手抄报制作等,让孩子对过度使用手机形成正确认识。

林丹华: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是导致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而农村孩子由于缺乏父母陪伴,更容易陷入手机成瘾的漩涡。关于农村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我有两点建议。首先,从行为角度来看,农村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应该负责管理儿童使用手机的行为,例如限制每天的使用时间。对于成瘾较严重的孩子,教师应协助监护人识别和干预,并及时转介专业机构进行干预。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沉迷手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乏有价值的兴趣活动、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自控能力。学校和村(社区)应从以上两个层面入手,利用好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和资源,如学校心理咨询室、村(社区)社交工作室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关系。他们的业余时间。自我管理习惯以及提供丰富的、与同伴互动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孤独感并找到他们乐于从事的活动。

04 深化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建议坚持“减少问题、促进发展并重”的思路,运用“家校社会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以“医”为抓手开展具体工作

主持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到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支持中来。您认为如何才能持续提高社会福利力量的救助效果?

刘正奎:首先是避免重复劳动。不同社会公益力量可以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享资源,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其次,要加强宣传,提高公民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农村儿童的现实问题,增加社会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其中。最后,建立长效支持机制。持续关注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不仅仅是短期的救助和救助。长期的支持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儿童的需求,不断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这里,我还是强调一下心理卫生工作的专业性。因此,公益力量和其他社会力量提供的心理服务必须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援助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政府部门要联合专业力量,建立公益项目评估和监测机制,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林丹华:目前,很多社会福利机构都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支持中。他们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较小的规模内灵活、准确地提供服务;其缺点是由于资金、政策调整等因素不稳定,无法长期、系统地支持和解决某一问题。鉴于上述特点,我认为,除了进一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与社会福利机构之间的合作外,各部门还可以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协同工作的优势。

主持人:您认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刘正奎:首先,要加大县乡教育资源投入,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农村孩子一般就近就近的县城或乡镇学校上学,大部分学生都住在学校里。家庭教育功能不足。加大县乡教育资源建设,使县乡学校成为保护和促进农村儿童发展的主阵地。其次,要建立农村儿童三级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体系。即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农村儿童的心理素养;通过个体自助和心理咨询减少农村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专业及时的筛查、转诊和治疗农村儿童的心理问题。三要加强农村精神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和队伍培训。充分利用当地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机构下基层等计划,逐步规范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最后,要全面落实农村托儿政策,将家长纳入子女教育体系。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村家长了解“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对于长期外出的父母来说,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他们回农村发展。必须外出打工,必须以家庭为单位,鼓励家长送孩子就近上学。

林丹华:深化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建议坚持“减少问题与促进发展并重”的思路,用“家”融合的顶层设计以“学校社会医学”为抓手开展具体工作。一要强化家庭教育作用。农村儿童的家长或主要照顾者除了为儿童提供身心健康保障外,还应提高亲子沟通能力,尽可能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类托儿活动,增强儿童的家庭福利。支持和关心。其次,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心理课程、心理团体活动为切入点,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注。最后,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我们可以逐步尝试在村(社区)推行一些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项目,比如提供书籍、体育设施等。同时,村(社区)应该向家庭推广一些科学健康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主持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后备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重大问题。与当前农村儿童心理健康建设的时代要求相比,相关政策支持还不够,体制机制建设还需要加强。因此,不仅要加强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政策支持,充分整合学校、专业机构、科研院所等资源,还要与基层政府部门联动,加强家校合作,动员社会福利组织,凝聚社会共识,共同推动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保障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感谢三位专家做客《对话》栏目并带来精彩观点!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