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如何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时间:2024-07-03 13:21 大约字数:3407 个字 大约阅读时间:4 分钟 本文内容: 01. 两种常见的PTSD患者 02. PTSD 患者遭受了心理创伤的叠加 03. 大多数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对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01. 两种常见的PTSD患者 此前我们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主流治疗方法,包括常用的精神药物,以及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对PTSD的有效性。 文章还提到,我们青日心理学的诊疗模式不是传统的、主流的精神科模式,也不是传统的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在治疗PTSD的时候,我们主要采取系统的深层心理干预,而不是前面提到的CBT、EMDR。 很多读者很好奇您是如何干预PTSD的,在临床上我们看到的PTSD患者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患者所遭受的重大创伤事件非常明确且比较简单,患病时间不长,症状也不复杂,主要诊断为PTSD。 另一类患者罹患PTSD已久,病情不断发展变化,成为慢性病,除了遭遇重大创伤事件外,还遭遇其他叠加性心理创伤。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患者除了PTSD以外,往往还存在抑郁、躁郁症、强迫症、成瘾等症状,甚至可能符合这些疾病的诊断标准;这些症状有些是继发于PTSD,有些则与其他病理记忆有关。 另外,如果PTSD拖延时间较长,很多患者会出现人格异常。未成年患者常出现偏执型人格改变,甚至反社会型人格改变,尚有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成年患者可能达到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地步,严重缺乏自我反省,极度偏执。 当然,如果是学生患者,很多都会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不得不休学,甚至想重返学校却无功而返。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如果学习不了,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康复非常不利。 因此,第一步要分析病人属于哪一种类型,也就是要做出一个清楚、准确、尽量全面的诊断。因为两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不同,所以具体的干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这些患者在来我们这里之前,往往已经看过很多精神科医生,包括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的顶尖精神科医生,并且接受过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还在服药,我会建议他继续服药,这样有利于情绪相对稳定,当我们的心理干预有明显效果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停药。 如果已经停药,一般不会再开药,除非患者症状紧急,或者失眠严重,我们会合理用药,控制症状,保证患者人身安全和心理干预的顺利实施。 02. PTSD 患者遭受了心理创伤的叠加 对于第一类PTSD患者,由于他们的病情比较简单,我们会直接运用深度催眠创伤修复技术(TPTIH)来修复重大的心理创伤,大大缓解甚至消除相应的症状。 根据我们临床心理干预的经验,心理创伤至少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强烈的负面情绪、扭曲的认知、创伤性的情境和图像、不舒服的身体感觉。 同一种创伤往往会带来几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抑郁、愤怒、恐惧等,每一种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不同的扭曲认知,必须一一处理。 因此,对于同一个创伤事件,特别是比较严重的创伤事件,一次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往往是不够的,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处理。 每次深度催眠后都需要进行认知增强干预,引导患者在意识层面更深入地认识创伤带来的影响,并有意识地以积极、理性的认知取代过去扭曲的认知。 此外,我们还会进行家庭治疗、消除学习障碍、建立高逆商等,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并建立在挫折面前更加勇敢的性格。 图片来自网络 但对于第二类PTSD患者,由于伴随症状较多,心理干预过程更加复杂。 第一,如果患者有人格障碍,尤其是偏执型人格改变或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会变得敏感、多疑、固执、极端,不容易真正信任别人。患者的家人也可能有这个问题,甚至更严重。 那么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和他们建立信任关系,提高他们对我们的认可和配合。因为催眠状态下的深度创伤修复技术(TPTIH)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必须高度认可和配合催眠治疗师,否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家长只有对我们高度信任与认可,才会听取我们的监督与建议,深刻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孩子康复得也会更快更好。 因此我们在面诊时一般只接受信任、认可我们的患者家属,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前期建立信任的时间,对双方都有利,效果也更好。 在初步取得患者及家长的高度信任与认可后,我们还需要理清伴随症状与PTSD的关系,确定不同症状的治疗顺序。 如果某些症状与重大创伤事件没有直接关联,但目前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比如严重的失眠、频繁出现无法解释的失落感、焦虑等,那么我们不妨考虑先采用深度催眠创伤修复技术(TPTIH)来处理这些问题。 当这些症状得到快速缓解甚至消除时,患者和家长往往非常高兴,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度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情绪也会更加稳定,对康复也会更有信心,这样后续的心理干预也会更加顺利。 即使我们首先处理了PTSD症状,修复了重大心理创伤,我们仍然需要处理此类患者的伴随症状,包括学习、家庭矛盾等诸多现实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创伤修复的长期效果将受到很大影响。 例如在家庭矛盾的情况下,如果父母不能深刻反思自己、改变和提升自己,不断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当孩子的情绪出现剧烈波动时,就会出现灾难性思维,重大创伤的修复效果很容易被孩子否定,导致病情波动。 其实严格来说,即便是上面提到的第一类PTSD患者,病情比较简单的患者,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他们所遭受的心理创伤并不简单。 重大创伤事件发生后,患者要面对随之而来的现实压力,比如父母与其交谈时不理解,甚至小题大做;无法顺利维权;被周围人指指点点、嘲笑排挤;因PTSD症状无法上学……这些后续事件,都会带来新的、叠加的心理创伤。 另外,很多人都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但为什么有些人恢复得比较慢,而有些人却患上了PTSD?这与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抗压能力有关。 所谓的内向、胆小、抗压能力弱,往往和患者成长时期叠加的心理创伤有关,如果心理干预的时间足够,我们也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快速帮助患者重塑积极性格,让他以后不那么容易受到心理创伤。 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存在单纯的、单一的重大心理创伤,而是在创伤事件发生前后,心理创伤不断叠加,只不过有的人累积得更多、时间更长,所以伴随症状更多;有的人则较少,主要只表现为PTSD。 在修复上述创伤的同时,当患者病情明显缓解后,我们会开始指导患者快速减药,甚至最后停药。在减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这往往意味着更深层次的创伤已经出现,我们会继续进行深度修复和治疗。 03. 大多数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对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负面的、有害的事件,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也不符合传统、主流精神病学对重大创伤的标准,但从症状和心理影响上看,却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导致PTSD。 比如我们治疗过一个研究生,她从小接受的性教育非常保守,觉得性是肮脏、不好的,青春期之后,她开始有性冲动,这很正常,但她把这种冲动全部压抑了,觉得很恶心。 图片来自网络 大学四年,她专心学业,从不与异性交往,不断压抑自己。读研时,父母暗示她应该交个男朋友,并给她介绍了一个老乡的男孩。 她和男孩在电话里聊得很好,建立了初步的关系。后来男孩来到她就读的城市看她,亲眼见到他,她有些失望。晚上,男孩把她送到学校宿舍楼下,说:“要不要请我去你宿舍看看?反正你说你室友不在。” 这句话让女孩非常震惊、愤怒和厌恶,她认为这个男孩是想在宿舍里和她发生性关系。 我们不知道男生的目的是什么,但就算是女生这么想,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很多时候只是发现遇到了渣男,骂几句,然后就迅速分手了。 但女孩很快就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反复回忆那晚的情景,严重时甚至对周围环境失去意识,突然眼神呆滞,听不见别人说话,还会自言自语,对着空气发脾气,花了好一段时间才恢复过来。 后来,她出现了一系列精神心理症状,无法完成学业。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男孩身上,每次谈起这件事,她都骂他是“渣男”,她非常偏执。 所以,有些负面事件对很多人来说危害不大,也无所谓,但对有些人来说,却“危害不大,但很侮辱”,甚至引发PTSD。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结底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和经历都不一样,面对同一件事时的感受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其实就涉及到三观的问题,三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如果非常过时、不恰当或者极端,在现实中很容易让人遭受心理冲击。 个体的三观与父母的三观、家庭教育方式、时代的局限性等息息相关,因此,家长若想降低孩子罹患PTSD的风险,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培养高逆商外,也要认识和反思自己的三观是否理性、积极、与时俱进。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