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邱昌建、郑耀宗:青春之少年时间:2024-05-24 13:06 尽管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但青春期的变化仍然让很多家长措手不及。 以前那些天天喊着“男孩子真烦人!”“别跟女孩子玩!”的小孩子,怎么都偷偷谈恋爱了呢? 我曾经关注过奥特曼、超级飞侠和艾莎公主,但为什么我会如此痴迷于欧巴、姐姐、男子乐队和女子乐队呢? 以前粘人的宝宝见到妈妈就会过来抱抱亲亲,怎么突然就不敢碰妈妈了,妈妈说几句话他就生气又没好气了呢? 最让家长无法接受的是,孩子突然严肃地说:“我仔细想了一下,我真的不想再上学了!” 天啊!医生,宝宝怎么了? 保持冷静,你的孩子没有任何问题,他只是进入青春期。 早恋、厌学、追偶像、脾气怪异等都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行为,需要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应对。接下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邱长建医生、郑耀宗医生将为家长们讲述青春期孩子为何容易出现这四大问题,以及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应对。 刚刚过去的10月10日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这天的主题是“年轻的心灵,青春的青春”,呼吁大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甚至还发生了一些自杀等极端事件。纵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近三年收治的住院患者,儿童青少年占比逐年上升,从2018年的8.94%上升到2020年的16.99%。也就是说,在华西精神卫生中心,每100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7个是儿童或青少年。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你没法对他们说什么,也没法对他们骂,跟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我们爸妈随时都会拿着扫帚在院子里追我们,还会打我们,这才是最惨的!” 如果你这么想,你就错了!现在的社会环境、学习压力、生活条件等都比四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不要被孩子因为营养好长得又高又壮的事实误导,以为他们都是成年人了。毕竟他们还是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面对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可能会手足无措,出现一些问题,甚至陷入抑郁、焦虑,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 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让家长们焦虑,而是为了让大家正视孩子青春期所遇到的问题,正确认识孩子情感的起点,以便更好地处理和应对艰难的青春期。 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遇到的案例。 这个女孩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听话乖巧。但高中之后,她完全变了一个人——和同学闹矛盾,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还被老师批评。她的父母认为,这一切都是她和坐在旁边的男孩子偷偷谈恋爱带来的负面影响。 父母向两人施压,阻止两人早恋,老师也在学校当众委婉提醒两人。同学的议论让女孩更加难以接受。她失眠、精神恍惚、逃课、不肯上学、被父母责骂……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她不堪重负,形成了不愿出门、不愿交流、不愿吃饭、又哭又笑的恍惚状态,紧张得浑身发抖。 父母这时才意识到女儿可能真的病了,带她到华西医院治疗,结果诊断为精神障碍。 嘿,医生,你这么说并不一定意味着你不在乎他们是否是朋友?” 在早恋问题上,大多数家长的反应有些偏激。其实,我们和孩子都应该承认,爱情是美好的,不是坏事,更不应该偷偷摸摸地做。家长应对的原则是管理,但要注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父母应该这样做 首先,如果早早确定孩子真的恋爱了,家长不要立刻否定他们的感情,也不要武断阻止,而是要尊重他们。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异性,这是人正常的生理心理发展,千万不要自己否定。也许你上学的时候,没有偷偷喜欢一个人的经历吧?突然看到喜欢的男生从你面前走过,看到喜欢的女生站在桂花摊下,你的心跳就会慢下来。同样的场景,当换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你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 第二,尝试和孩子对话,肯定爱情的美好,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一旦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就有机会让孩子学会理性思考。在不否定爱情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同时,可以给孩子分析一下早恋的弊端。让孩子知道人生的路途,取决于无数个微小的岔路口的选择。让他们大胆思考,大胆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不要为了一时的幸福而放弃真正的风景。必要时,父母还可以收集一些青春期早恋的案例,让孩子对这件事情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 第三,分析孩子早恋的原因。是因为喜欢的同学很优秀,还是仅仅是因为攀比、好奇导致同学之间早恋盛行,还是因为家庭原因(如单亲家庭、父母关系不好)等。根据不同的原因寻找切入点。 第四,对于双方已经有过交往的早恋,家长可以在征得孩子同意后,找到正在谈恋爱的同学,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对方发现早恋的问题,告诉孩子要学会对对方负责,不要做伤害对方的事情,甚至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共同进步。 在心理咨询门诊,不少家长前来咨询孩子厌学怎么办。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给自己留“太累了,不想学习了”的纸条,有的孩子找各种理由请假不去上课,更严重的是,孩子害怕被软硬兼施地送去学校,连房间都不愿意离开。 很多家长认为厌学是个问题,但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个问题,更是一个信号。对于有情绪问题的孩子来说,不去上学可能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家长应该及时抓住这个信号,思考孩子厌学的原因。 青春期孩子讨厌学习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缺乏内在动力,视学习为一件苦差事,受长期负面情绪影响,导致不喜欢学习; 2、学习目标过高,无法完成而产生厌倦学习; 3.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4、家长的压力导致孩子畏惧学习; 5、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可能造成孩子不喜欢学习; 6、老师不当的惩罚,特别是在公共场合的惩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叛逆心理; 7、成绩好的孩子往往意志力很强,自尊心很强,有时无法承受成绩下降、考试出错的心理压力,变得不愿意学习。如果家长此时不安慰孩子,而是责备孩子,就会加剧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父母应该这样做 首先,承认孩子的困扰,与孩子充分沟通,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进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学校、老师的问题。 第二,加强孩子的自我认同。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不再是单纯的“孩子”,也意识到自己在长大,在学习、生活中思考“我是谁”,关心同学怎么看自己。但由于学业繁忙,对身份定位感到迷茫,再加上接触大量与身心发展不相符的网络信息,青春期的孩子因无法完成自我认同而焦虑,进而以厌恶学习的方式逃避。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真诚地鼓励和表扬孩子,对孩子的不足表示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完善自我认同。 第三,学会缓解孩子的压力。初中、高中阶段,学习强度确实很大,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能够自主分清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第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要肯定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能够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同时要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当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青少年疯狂追星,这也是让家长很头疼的问题。 “墙壁和电话机顶上全是明星的海报和照片,看着就头疼!” “每天还要打卡,还要在超级聊天里发帖,关键是耽误学业啊!” “有一天她说要去机场接我,可为什么我出差回来她从来没说过要来接我?真是烦人!” … 家长们,冷静一下。青少年追星是一种获得自我认同、寻求归属感,甚至缓解学业压力的方式。当然,那种让人食欲不振、忘却学业、忽视亲人的盲目过度追星肯定不可取,但毕竟是极少数的情况。我们这里就不讨论这种情况了,而是说说如何应对青少年最常见的追星现象。 父母应该这样做 第一,不要盲目压制。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偶像崇拜的核心是价值认同,这是成长的必然,也是心理成长的必由之路。不要盲目压制孩子的爱好。当家长试图压制孩子的“狂热”时,孩子会对父母产生逆反、自我保护的心理,而这种逆反、自我保护的心理又会极度强化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从而加剧孩子的“狂热”。最好的做法是理解,以认同为基础,以引导为方法。比如,家长可以制定明确的规范,与孩子达成共识,允许孩子做正常合理范围内的事情,但不能做超出正常范围的事情,还要有理有据地告诉孩子不能做的事情的理由。 第二,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家长也可以通过表达对追星的认可来增加孩子的信任,引导孩子与父母分享内心的想法,从而了解孩子对偶像崇拜的内心需求。在与孩子充分沟通、形成同理心之后,家长可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不要把爱好当成生活的全部,让孩子在保持爱好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学习、娱乐、社交生活。同时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建议。 三是多元化培养。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选择合适的偶像,拓宽崇拜范围,避免单一痴迷,如选择科学家、运动员、企业家等作为精神偶像。同时,鼓励孩子增加兴趣爱好,树立健全人格。 第四,如果孩子崇拜的明星“人格”崩塌了,要正确为孩子分析此类事件,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中加强亲子关系,多沟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医生,我们家儿子现在进入叛逆期了,突然就变了一个人,一不同意就摔门、打架,好烦啊!” 家长确实需要注意这样的情况,愤怒是攻击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青春期的孩子脾气暴躁,可能是由于长期精神或神经紧张,也可能是遭遇挫折、受伤等令人厌恶的事件。 青少年往往容易激动,脾气也比较怪异。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青春期的孩子通常表现出较强的冲动性,情绪调节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再加上身体发育导致的激素水平变化,使得他们更加情绪化。此外,睾酮水平的升高和5-羟色胺的缺乏也会增强个体对负面情绪的体验; 2. 气候和季节变化也会引发愤怒。香烟烟雾、空气污染和高温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短期情绪变化。例如,最近多云的秋季天气很容易让人心情不好。如果你关心这类话题,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下次抽空发布! 3、孩子受到了外界的攻击,产生了痛苦、羞辱等负面体验,唤醒了孩子的愤怒情绪; 4、网络、电影、媒体的影响。观看一些暴力视频可能会导致孩子释放敌意。例如,在观看了有关儿童受害者的社会新闻报道后,孩子可能会对其他人的行为做出更具敌意的解读。 父母应该这样做 第一、理清刺激源:找出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并逐一解决孩子可能面临的困难。如果是外界伤害,家长要尽最大能力去支持孩子,帮助孩子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态度讨论法: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推理,让孩子学会批判性思维,遇到问题不要情绪化,而要分析因果,观察利弊,控制偏执倾向。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避免挑起亲子之间的战争,不要惩罚、质问孩子,而是尊重孩子,引导孩子思考客观现实。 第三、制止攻击性行为:愤怒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攻击性行为,包括向外的攻击性和向内的攻击性。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玩,避免孩子反复经历愤怒情绪,消除刺激源,让孩子身心都忙碌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为孩子做好表率,树立情绪稳定的榜样。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孩子到了青春期,妈妈可能刚好进入更年期,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爸爸等情绪比较稳定的家长,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第四,教会孩子自我控制:家长要有策略地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让孩子知道年满14周岁后,公民虽然在民法上没有特殊的法律意义,但在刑法上却具有象征意义。年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儿童处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如果因情绪管理问题而做出过激行为,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回忆青春, 我最讨厌的是自己懒惰、贪婪、不讲道理、没有动力。 为孩子们着想。 他和我们一样懒惰、贪婪、不讲道理、没有动力。 不知道我们在焦虑什么? 参考 郑耀宗,张武华.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 50 个问题。 成都时代出版社,2021年。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